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仲夏时节 入伏养生须知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日期: 2020-07-09 来源: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暑为热,小暑也即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后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因此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从中医理论讲,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小暑已至,三伏天也即将来临,今天小鼓为大家讲一讲伏天用什么养阳效果最好~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伏天儿"就是表达宜伏不易动的意思,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金气伏藏。《释名》中记载:"伏者,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夏季属火,秋季属金,火气正旺时金气畏惧而不至,只有伏藏等待。

【三伏养阳】

  1.饮食有节

  饮食要清淡,减轻脾胃负担,给后天运化水谷及输布营养创造最佳条件。可以多吃姜制作的食物,温护脾胃阳气。

  2.起居有常

  尽量减少吹空调时长或者空调温度过低,这样的降温方法会让毛孔紧闭,郁热无法找到出处,内戗脏腑。

  3.运动适度

  避免在艳阳下运动,防止汗出过多,阳随汗外泄,反而伤阳。

  4.未病先防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冬病夏治,艾灸就是不错的外治选择。

  艾灸具有穿透力强,灸力持久的特点。对于皮肤摸起来冰凉,皮下寒湿重的患者,一般的热度穿不过脂肪层,即使是晒太阳后当时暖洋洋的,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消耗,而用艾灸则能够融化冰川,保存阳气。

  操作指南:

  1.准备艾条、烟灰缸或弯盘、打火机。

  2.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应注意防止烧伤。

  5.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开展"三伏灸"治疗,采用灸力强劲的 "雷火灸"治疗,设立"四花穴"、"长蛇灸"等多种灸法,曾治疗长年腰及颈椎疾病、肩周炎、扳机指、四肢可凹性水肿、痛经、闭经等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