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清热除邪话大暑

日期: 2020-07-27 来源: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乃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时处农历六月,约在阳历的7月23日左右。

1.jpg

  从中医学角度讲,暑邪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其性一为炎热,在人体全身或局部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热症状,比如高温、心烦、脉象洪大。其性二为升散,易扰心神,也容易伤津耗气。中暑的患者,往往伴随有头晕、神志不清、手脚不温这些症状。其性三为夹湿,湿热并存,常会伴随有胸闷、便溏、困倦等证候。

  那么,我们平时养生保健,要如何注意呢?

  【运动有度】黄帝内经里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闷热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时间过长,中老年人的户外健身活动,也应以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为主,在早晚气温稍低时进行。

2.jpg

  【起居有常】防范"阴暑",盛暑时节,人们多好贪凉,若在入睡后将冷气、风扇开放时间过长,或因出汗而大肆吹风,此时则要注意防范"阴暑"。人体毛孔开放,此时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一些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老年人也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并且睡眠时要注意盖好腹部。

3.jpg

  【饮食有节】暑多挟湿,而湿易伤脾,若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饮食不节,湿热下注,更可导致肠炎、痢疾等疾病的发生。此时,不宜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可在饮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如红豆薏米粥,冬瓜排骨汤等,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jpg

  同时暑易伤津,人们由于出汗较多、消耗大,容易感到乏力倦怠,这时候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粥汤,如西洋参莲子百合粥对等。

5.jpg

  选用西洋参10克、去芯莲子30克,与大米同煮,将熟时加入百合30克,冰糖适量,煮熟即可食用,具备健脾益气、益肾养心、生津止渴的功效。

  【心静气和】由于高温酷热的缘故,人们也易引发"情绪中暑",此时此刻,要注意调整心态,做到"心静自然凉",怡然自得地度过暑天。

6.jpg

  中医学中,讲究"冬病夏治",在伏天里,我们常采用"三伏贴"来治疗一些虚寒性的疾病,比如哮喘、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不过,中医学治病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须在请医生指导下使用。鼓楼中医院三伏贴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健康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