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遇到患者说:徐大夫,我痰特别多。
再问:白天咳还是晚上咳?
患者就很纠结了:其实我不咳,就是痰多,时不常的就有痰,怎么吐也吐不完。
而且,反映这个“痰”的问题的患者,还不在少数。
有人就纳闷了,我也没感冒啊,也不咳嗽啊,为什么总有痰呢?
今天,徐大夫就和大家聊聊这“痰”。
此“痰”与彼“痰”
一说到“痰”,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咳嗽的时候咯出来的成团粘稠的分泌物。
不过中医的痰,指的可不是单纯咯出来的痰。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可以分为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就指的是我们前面想到的痰。而“无形之痰”涵盖的内容就十分广泛了。
比如耳蒙不清,头重如裹,是痰浊蒙蔽了人体头窍;比如神昏、痴呆,或突然昏倒,喉中痰鸣,则是痰蒙心窍;比如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可能是痰瘀阻在胃脘;比如咽中如有痰阻,但咽不下,吐不出,可能是痰气凝结咽喉,也被称为梅核气;还有我们常说的颈部甲状腺的结节囊肿等,也属于痰气凝结局部所致;还有局部皮下的脂肪瘤,从中医角度来说也是痰核凝滞于皮下……
脾为生痰之源
不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其实都与人体两大脏腑密切相关,那就是脾、肺。
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意思是说,痰的产生主要与脾有关系,而肺是储存痰的容器。
“有形之痰”大多来源于肺。邪气侵袭时,损伤肺脏,导致肺内的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
而“无形之痰”大多与脾有关,脾主运化,若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逸不当、饮食不节,都会损伤脾而使其运化水湿的功能受损,以致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那么下面就说说几种常见的痰。
痰多没完没了
非感冒咳嗽的时候,有些人也是痰多的没完没了。这大多与人体脾虚湿气太盛有关。
这类朋友平时要注意避免生冷饮食,如生的蔬菜、生的水果、酸奶、苏打水、菊花、蒲公英、银耳、绿茶、冰激凌等;还要注意少思虑,劳逸结合。另外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健脾燥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芋头、芡实、薏米、生姜、陈皮等。还可以坚持按摩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丰隆等穴位,帮助人体健脾祛湿。
餐后痰涕不断
有部分人饮食太过,导致脾有浮火,湿热内盛,就容易出现饮食之后痰涕不断的情况。尤其是在饮食高淀粉、高糖、高油以及酒类之后,症状尤为明显。
这类朋友平时要注意饮食均衡清淡,主食定量,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油炸、烧烤、饮酒。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加强代谢,排除湿热。另外可以配合按揉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改善人体脾胃的动力的同时,帮助消食化积,去除壅塞的湿热。
似痰不上不下
咽中如有痰阻,但咽不下,吐不出,就是中医常说的梅核气。梅核气一方面和脾虚痰湿有关,另一方面还多因为人体情绪不佳,肝气郁结所致。简单来说,就是气把痰顶在咽喉那了,骑虎难下。
肝气郁,肝气旺的人,多容易脾虚。因此此类朋友一方面要注意调节情绪,可以适当做做蝴蝶振翅的动作、敲打肝经、揉太冲、太阳等辅助梳理肝气;另一方面要避免生冷、刺激、滋腻的食物,保护脾胃的健康。
烟民酒民痰难停
烟酒这事,真的是挺难的。
烟,直接入肺,不管脾好不好,肺肯定是损伤的。应该说烟也算是个外邪吧。所以烟不断,肺的损伤就不断,这痰恐怕也是很难少的。戒烟确实有难度,不过少点烟就是多一点健康,一口气戒不了的话,那就一点点减,每天少两根,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戒除了。
酒,都说是“粮食精”,最助脾湿。喝酒的人大多湿邪缠身。想要消除痰,不戒酒基本上是不行的。
所以,痰多的朋友,一定请远离烟酒。
有痰吗?来看看您属于那种痰吧,去除痰湿困扰,从日常饮食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