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学术园地

脑病大会心身医学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 2023-06-25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2023年6月17日下午,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分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协助“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脑病学术论坛”举办的心身医学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微博卫生健康、新浪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点击量达42.7万人次。

图片 1.png

论坛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魏镜教授的主席致辞中拉开了序幕。在开幕式上,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心身医学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基层医生培训项目”的启动。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联袂启动,旨在推广心身医学中西医结合的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图片 2.png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论坛拉开帷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魏镜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詹淑琴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峰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魏镜主席担任上半场主持。

论坛的第一位讲者是郭蓉娟教授,郭教授的主题是《抑郁症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新说及应用》。郭教授发现抑郁症低动力、多系统症状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高度吻合,属于中医学中“虚”的范畴。郭教授团队通过多项研究揭示了抑郁症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具有时间级联性和部位多样性的特点,并深入探索发现线粒体损伤是抑郁症突触重塑、神经炎症假说的上下游环节,靶向线粒体治疗可以改善精神与躯体症状,有望成为抑郁症不可或缺的治疗靶点。线粒体保护与中医补虚治法不谋而合,是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环节。郭教授的研究也证实,以醒脾益气为主的醒脾解郁方对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揭示了中医从虚论治抑郁症的优势和科学性。郭教授指出,应当中西医结合,发挥整体医学优势,打造全病程管理模式,最终达到抑郁症可防、可控、可治的目标。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陈剑华教授,陈教授的主题是《抑郁症共病糖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陈教授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抑郁常与各种疾病共病,其中与糖代谢紊乱的共病率超过20%。目前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大脑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二者共病的中枢机制,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糖药具有一定的抗抑郁的作用。陈教授认为,未来还需要对抑郁症与T2DM共病机制进一步阐明,建立适用于抑郁症与T2DM共病的诊断标准,研发抗抑郁及抗T2DM的新药,加强中西医结合在抑郁症与T2DM共病中的应用,是临床及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

下半场的主持交给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的张捷教授。张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捷教授为我们继续主持下半场的精彩汇报。

第三位讲者是詹淑琴教授,詹教授的主题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新模式》。詹教授指出当今治疗模式经历了从小分子、生物、细胞/基因治疗到数字疗法的改变。数字疗法近两年蓬勃发展,在欧洲多国得到批准。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推荐的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首选方式。美国内科医师协会、美国睡眠医学学会、英国精神药理学会推荐其作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美国AASM失眠指南中将CBTI作为强推荐。但是传统的CBTI却面临诸多挑战,而数字CBTI的临床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验证。詹教授对现代数字CBTI进行介绍,数字CBTI具有科学有效、简单易学、高效管理、辅准干预、医患互动、科研赋能等特点,是未来失眠治疗的大趋势。

第四位讲者是李峰教授,李教授的主题是《失眠症中医病证结合的“择时用药”》。应对入睡难(目不瞑),李院长认为“阳不入阴”、“心肾不交”是入睡难的根源,临床可采用半夏秫米汤加减;应对卧不安,李院长认为“肝经血虚”、“脾胃不和”等是卧不安的根源,临床可采用四逆散联合酸枣仁汤加减;应对梦的异常宜重镇安神。李院长根据宋代许叔微的“日午夜卧服”理论,提出我们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要根据昼夜阴阳的节律择时用药,即白天服用改善日间功能方药、晚上服用改善睡眠质量方药,可提高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最后一场学术汇报是由郭蓉娟教授代表共识小组,对《中成药治疗抑郁障碍临床应用指南》进行详细解读。该指南旨在通过中西医和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建立抑郁障碍防治的新医学模式,实现全病程干预的目标。指南适用于单次发作及复发性抑郁障碍,以“病、证、症”三结合的思路指导辨证使用中成药,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对圣·约翰草提取物片、舒肝解郁胶囊、舒肝颗粒、巴戟天寡糖胶囊、逍遥丸、乌灵胶囊等6种中成药进行推荐,确定中成药单用或与抗抑郁药联用能够对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及特殊类型抑郁障碍(如卒中后抑郁)起到改善作用,联用时还存在减毒增效的优势。该指南由郭蓉娟教授与魏镜教授共同执笔,是首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发布的详细论述中成药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应用指南,是中成药治疗抑郁障碍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迈进的标志,虽仍存在不足,但对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抑郁障碍的治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减轻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的最后是圆桌讨论环节,以“心身医学·中西结合”为主题,与会专家分别发表不同见解。郭蓉娟教授表示中医、西医在心身医学治疗中各有优势,例如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效果明显,中医治疗轻度及阈下抑郁具有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的优势,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以给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魏镜教授认为目前临床上中西医在自觉地进行结合,中西医强强联合,合理分配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的全病程管理。李峰教授提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身医学具有良好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应该互相配合,在疾病的全生命周期的全病程管理中帮助患者实现从预防、治疗、康复到后续管理的全面的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陈剑华教授提出应建设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平台,通过多学科诊疗平台的建设,改善患者的服务体验,简化就医流程,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可以制定可操行强的专家共识及指南。张捷教授总结道,中西医一直在寻找结合点,在不断相互接纳,相互学习,中西医的科学结合,要在思维上开放包容,理论上互补渗透,诊断上相互为用,治疗上取长补短,药物上协同配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至此,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脑病学术论坛——心身医学论坛圆满结束。本论坛以“中西融合、科技创新、汇聚应对脑老化的中国力量”为主题,围绕心身医学最新学术进展、脑病临床指南制定、情志病的治疗方式及药物应用等作主题报告,旨在提升心身医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身医学在脑病中的发展应用,提高诊疗和康复水平,为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