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养生保健

怀疑孩子矮小 应青春期前就医

日期: 2009-08-11 来源:

  每年寒暑假都有许多怀疑自己孩子身高有问题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处去看病。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顾学范教授告诉患儿及家长如何规范治疗身材矮小。

  孩子的身高历来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许多看着比同龄孩子矮、怀疑自己孩子身材矮小的家长,往往不能及时给孩子治疗。家长总寄希望于今后,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自然就会长高了。大部分青春期前个矮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以迅速成长,达到正常身高。但是,有些患有矮小症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再去治疗,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遗憾终身。

 ■矮小本身不是病,只是生长偏离正常曲线
  人体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身高增长的因素有父母身高、出生体重、内分泌、遗传、营养和某些慢性疾病等。虽然医学上把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第3百分位以下儿童分类为矮小,但是矮小本身不是病,只是一种生长偏离正常曲线的现象。可能一部分会矮小者是某种疾病的最初现象,但在这3%的人中,真正有病的还是极少数,多数属于正常矮小或者发育变异,例如青春发育延迟。

  在疾病方面,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繁多,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都可引起。其中内分泌疾病是较常见引起矮小的原因,例如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是Turner氏综合征,该病引起女孩身材矮小,青春期不发育。小儿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患有肾病、哮喘等慢性疾病,长期挑食等均是导致矮小或者生长障碍的原因。

  对于那些明确矮小症病因的患儿大多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者,应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对Tum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对青春发育期前的患儿更为重要。生长激素可刺激软骨、长骨生长,使骨骼变宽,而促进骨成形的作用较小。但是治疗效果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用药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定期复诊,并且要注意药物长期应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发现孩子身材偏矮,最好在青春期前治疗
  “家长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发育了,才发觉孩子个子太矮,想到去看医生,这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到了青春发育后期,骨骺与长骨的干骺端逐渐融合,骨骼生长日趋缓慢。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骨骺端闭合,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因此,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

  有调查显示,国内70%的孩子11~16岁才开始接受矮小治疗。而美国国家合作生长发育研究(NCGS)的数据显示,国外59%的孩子6~10岁开始接受矮小治疗,这与中国父母常过度寄希望于青春发育期有关。在儿童期,对孩子的矮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发现问题,往往孩子的骨垢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已失去了纠正的时间。

  面对孩子身材矮小,家长应该带孩子到有儿童内分泌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做系统检查,寻找病因,对症下药。那么,矮小儿童到医院就诊时需做哪些检查呢?

  1.儿童内分泌专业医师会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性发育表现等。
  2. 左手腕掌指X线照片,了解骨龄,判断孩子骨骼生长情况,骨骺闭合的程度和生长潜力。
  3. 抽血检测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生长因子等的水平。
  4.如考虑为生长激素缺乏性身材矮小,需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必要的染色体分析等才能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