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传统中医药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宣传,8月25日,昌平区中医医院医技党支部的党员们与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们携手走进十三陵药王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对中药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药王谷常年弥漫着中药材植物生长、开花、结子的气息,清香阵阵。在山谷里走一走,闻闻药香,爬爬药山,看看药植,置身其间,神清气爽,既怡情养趣,又祛病健身。刘彤老师一边带领大家走进山谷一边开玩笑地说:“药王谷里走一遭,百病不治自己消。”路边随处可见的药植—马齿苋,有太阳草之名,所以它不惧烈日,生长力旺盛。还有摇着穗状花序的车前草在小草间摆动,花冠不明显,叶片与叶柄等长,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些草药的外观极其特别,看到蝎子草的一刻被它吸引,上下叶片长满了刺,大家好奇地观察和寻找,不时的问东问西。刘老师每遇一味中药,便娓娓道来,某些中药伴有小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将士名叫防风,被大禹冤枉杀死,人头落地时从体内喷溅出白血洒落地上。第二年洒落的地方长满一种伞形羽状的小草,人们这小草可以治疗头痛发热、周身不适,百姓认为这是防风留给他们的神草,故得名防风。防风喜凉爽气候,耐寒干旱,它以根入药,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的作用。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仔细聆听,小故事极大鼓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活动乐趣。观摩期间,不少学生询问草药的种植季节、毒副作用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看到赤芍基地,刘老师告诉大家芍药花和牡丹花长得相似,花期不同,芍药是草本植物,牡丹是木本植物。刘老师介绍了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可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脘腹急痛,头痛眩晕等病症,是一味妇科调经上药。同时,她还表达了自己对中医与西医的看法,西医治病症,中医更侧重于证候的阴阳平衡。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中药原植物,又加深了对中药的感性认识,拓宽其知识面,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健康中国”战略,医技党支部利用专业优势学做紧密结合,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好地开展创新与传承发扬。
昌平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