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几度 感念萍水恩深
"你好,我找救了我老伴的王大夫。""帮帮忙,知道王大夫在哪科吗?高高瘦瘦的个子,挺精神的小伙子......"70多岁的白大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杏林苑楼道里穿行徘徊,逢人便打听那位救了老伴性命却没留下姓名的年轻人。
"你好,送我父亲来医院的王大夫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科的?太感谢他了!"一位年轻的女士急切地问我。
这是一对母女,她们要找的人,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普外科的王春晖医生。
途径发病现场 施救危难之间
5月13日早晨7点35分,房山城关地铁口B出口处,一位老大爷因急于追赶公交车突然晕倒,他半躺在地上,老伴焦急万分,托着大爷的头不知所措。
刚从地铁站出来的王春晖医生快速跑上前去,:"我是医生,让我看看。"凭着职业敏锐性,他把老大爷身体放平,松解了他的衣领、腰带。因为当时气温还有点凉,他用左手贴着地,让大爷的头枕着自己的手。右手触摸老人的脉搏,脉率快且不齐,口角流出口水,还有意识,可以回答问题。简单问询老两口之后得知老大爷患有冠心病,而且曾经有过一过性晕厥的病史。"随身带药品了吗?",大娘这才回过神来,焦急慌乱之下把兜里的药忘了,赶紧拿出了硝酸甘油片,王春晖帮老大爷含在舌下。
这时刚好路边一位好心大姐也过来帮忙,拨打了120,由于当时情况比较急,他们不能叙述准确地址。王春晖接过电话跟急救车确认了位置。救护车很快到了,王春晖和随车的医生护士一起把老人送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急诊科。
开启绿色通道 生机分秒必争
急救车一路风驰电掣直奔医院。同时,急诊抢救室内已迅速准备就绪,值班医生护士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完善各项必要检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这一系列无缝衔接式的救治在"先救命,后交钱"的宗旨下进行着。由于病发突然,老两口没带身份证、医保卡,无法挂号按正常程序救诊,而医院的绿色通道为危重患者敞开了一条通往生机的大门。
在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中,王春晖医生已经悄然离开,像往常一样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危情化险为夷 千言不尽感恩情
原来,被救起的老人姓白,70多岁,检查出患有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等病症。病情稍稳定后已收入心血管病科治疗。
笔者辗转获悉消息,在病房见到了白大爷。他的精神很好,能感觉到他的病情见好。他见到我非常高兴,因为终于能有救命恩人的消息了。他动情地说起那天病发和被救治的经过,请求我转达他及全家人的谢意,真诚地感谢王春晖医生,感谢医院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医生,感谢医院医生的全力救治,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好心路人……朴实的话语中是无尽的感激,多少个感谢都不能言表他心里深深的感恩之情。
我情不自禁地录制了一段老人寄语王春晖医生的视频,转达老人心声。为患者与仁心医者,为感恩者与大义施救者搭建一座心灵之桥,是责任,更是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