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政务公开 > 中医药新闻

李经纬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暨《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新书发布会顺利召开

日期: 2020-09-30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2020年9月23日,“李经纬人文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暨《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顺利召开。李经纬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全体成员、传承工作室成员、医史文献研究爱好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医史文献研究所肖永芝副所长主持。

图片1.png

李经纬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挂牌仪式合影

  李经纬研究员,1929年生人,祖籍陕西咸阳,1955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后留校专攻胸外科。1956-1958年,被择优选派至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首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结业后留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室工作,拜医史学大家陈邦贤先生为师,从此踏上了医史研究之路。在长达60余年的医史研究生涯中,李老先后奉命组建医史文献研究室、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并历任主任、所长。1978年,主持申请恢复中华医史学会、复刊《中华医史杂志》,先后任学会副主委、主委,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1982年,创办中国医史博物馆,担任馆长。李经纬研究员注重人才培养和研究团队的组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传承博士后30余名。在对外学术交流合作方面,与英、美、德、日等国学者都有学术往来,还先后前往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为促进中国传统医学对外交流做出了贡献。李经纬研究员著作等身,先后发表论文近200篇,主编论著30余部,代表作《中国医学通史》《中医大辞典》《中华医药卫生文物图典》等,成为我国医学史研究的标志性著作。

  鉴于李经纬研究员卓越的学识、丰硕的成果,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根据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的有关精神,于2019年8月正式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提交建设“李经纬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申报书。2020年4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申报答辩、专家评审,经立项公示,于5月21日正式审批通过。

图片2.png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讲话

  本次会议首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副院长发言。唐院长对李老60余载学术研究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传承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表达了对工作室建设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该室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之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罗增刚副局长讲话。罗局长代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对李老为中医医史文献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认为李老作为国宝级的医史学研究大家,医史学届应该对他的学术成果、治学经验、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医史研究的后继人才。

  在参会各位领导、李老学生及研究所同仁的祝福声中,大家见证了“李经纬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的顺利揭牌。

  之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研究员、中药研究所张瑞贤研究员分别发言。他们分别回顾自己与李老共同工作、生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传承工作室成立的祝贺,并祝愿李老晚年生活愉快,健康长寿。由于工作安排等原因,很多李老的学生及医史界后辈未能到会,郑金生、张志斌、任旭、朱建平、杨金生、甄橙、刘剑峰、王咪咪、梁永宣、李俊峰等老师分别以不同方式发来贺信。作为李老长期主持编辑的《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同仁也发来贺电,祝贺李老取得巨大学术成果,赞扬李老为《中华医史杂志》倾注巨大心血,做出巨大贡献,表示一定会继承和发扬李老的办刊思想,不断提高学术水准,继续为中国医学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图片3.png

揭牌仪式现场合影

  在大家的祝福下,李老做了简单的发言。他首先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长期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工作室负责同志的辛苦付出表达谢意。李老回顾自己走上医史研究之路的历史,总结了自己60余年研究的主要工作,并谦虚地表示,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大家共同帮助的结果。在场所有参会人员都为李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高尚情操和朴实的话语所感动。

  中国医史文献所肖永芝副所长代表工作室主管单位发言,介绍了传承工作室未来的工作规划,并表示要把工作室的建设抓实抓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图片4.png

《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新书发布会揭幕仪式

  挂牌仪式之后,举行了李老新书《中国古代外科学文明》发布会。新书出版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刘夏丽总经理首先发言。她先对李老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之后介绍了该书的出版过程和出版社的初衷与想法,表达了愿为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的美好愿望。随后,李经纬研究员和刘夏丽总经理为新书发布揭幕。参加发布会的李老学生,研究所王振瑞研究员、万芳研究员也先后发言,畅谈了阅读该书的感受,表达了多年跟随李老学习工作的体会和点滴往事,对李老给予他们科研工作的巨大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会议在热烈、祥和、温馨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