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正逐渐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据我国癌症数据中心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51万,死亡病例超24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别怕,早筛能为我们的健康上一道“保险”,有效预防和对结直肠癌。
一、 为什么要重视结直肠癌早筛?
结直肠癌早期往往“悄无声息”,等到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加,患者生存率也会大大降低。早期筛查能在癌前病变或癌症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有助治疗,降低费用。
二、 哪些人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需要立即筛查?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突然增多或减少,持续超过2周 的腹泻与便秘
交替出现,可能史肠道肿瘤刺激粘膜导致。
2.大便性状异常:大便变细、表面带凹槽或呈现扁条状、黏液便、脓血便、需警惕肿瘤破溃出血或感染
3.腹部不适:无规律隐痛、胀痛、尤其集中在中下腹部,进食后腹胀感明显,排气排便后不缓解,可能提示肠道梗阻或肿瘤刺激。
4.不明原因消瘦:在未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的情况下,3-6月体重下降5%,伴随食欲减退,乏力,可能是肿瘤消耗身体营养。
5.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常规补血治疗效果不佳,警惕肿瘤。
三、常见早筛方法
1.粪便隐血试验
2.结肠镜检查
3.直肠指诊
4.粪便DNA
5.CEA、Septin9甲基化等肿瘤标志物
四、早筛的时间及频率建议
1.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无结直肠癌病史,推荐筛查年龄为40-70岁之间,同时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2.遗传性高风险人群:家族性腺瘤患者及林奇综合征患者筛查年龄在30-35岁,每年做一次肠镜。
五、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1.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每天摄入蔬菜两不少于500g、水果200-350g,减少红肉(猪、牛、羊肉)和加工肉的摄入,每周红肉不超过500g。限制高脂肪、高糖饮食。
2.积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等。
3.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范围,BMI控制在18-23.9之间,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避免肥胖。
4.定期筛查:根据自身年龄、家族史、个人史等因素,指定个性化的筛查计划,并按时进行筛查。
结直肠癌很可怕,但是我们要按时重视早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