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我肚子疼得快受不了了,还一直吐……”近日深夜,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急诊大厅传来急促的呼救声。50多岁的张先生因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被家属紧急送医,查体可见腹部膨隆如鼓,按压时疼痛剧烈,结合CT检查,确诊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肠道已出现缺血迹象,若不立即手术,随时可能坏死穿孔,危及生命!
接到“立即手术”的指令后,手术室即刻进入“战时状态”。外一科主任吴国庆作为手术医生一边飞奔至手术室,一边通过急诊系统调取患者病史、检查结果,快速判断梗阻部位可能位于回肠末端;麻醉医生李杰同步携带急救药品赶到患者床旁,评估其生命体征:心率已达110次/分,血压略偏低,因呕吐导致的脱水状态明显,当即建立双通道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器械护士提前备好手术器械,将无菌台整理得井井有条;巡回护士则迅速完成了手术间消毒、调整无影灯角度,联系血库备好备用血,同时安抚紧张的家属:“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请放心!”从患者推入急诊到进入手术间,仅用18分钟,为抢救赢得了关键时间。
术中可见血性渗液涌出及因粘连扭曲缺血呈暗紫色的回肠闭袢;主刀医生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后,肠管恢复红润,医护人员稍松口气。
此时,麻醉监护仪突然发出警报:患者血压骤降至85/50mmHg!麻醉医生立刻推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指令巡回护士加快补液速度:“再开一组胶体液,查血气分析!”监护仪上的心率、氧饱和度曲线随操作逐渐平稳,血气结果显示代谢性酸中毒,当即给予碳酸氢钠纠正,始终将生命体征牢牢控制在安全范围。器械护士全程紧盯术野,当医生伸手时,止血钳已稳稳递到掌心,全程零延迟的配合让手术节奏丝毫不乱。
当最后一针皮肤缝合完毕,张先生的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术中共吸出腹腔渗液500ml,解除梗阻的肠管血运完全恢复,未出现坏死需切除的情况——这场历时1小时20分钟的急救,让生命通道重新畅通。
在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手术室里,这样的紧急救援时常上演。从快速响应的“集结速度”,到术中精准操作的“技术精度”,再到团队协作的“配合默契度”,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们用双手解开威胁健康的“梗阻之结”,更用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的医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