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痛”海沉浮——当止痛药失去魔法
55岁的张先生十五年来,双踝关节和膝盖就像被施了魔咒,每次饮酒后必肿痛,阴雨天更似千万根针在扎。5年前饮酒后出现右踝关节疼痛,皮肤红肿发热,不能履步,当地医院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服用西药降尿酸,控制平稳。1周前饮酒后出现双侧踝关节肿胀疼痛,左膝关节疼痛,自服止痛药效果不佳,遂求中医诊治。

接诊他的是老年病科张晶医生。张先生苦笑着说“西医说我是‘高尿酸血症’,可降酸药一停就继续疼,现在止痛药越吃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张晶医生四诊合参:“您这病根,主要是脾肾两虚、湿热瘀阻,不在关节在脾肾啊!”
破局!三味“解药”入局——清热·通络·固本
“您的身体像座被洪水冲垮的堤坝。”张晶医生展开处方时解释,“湿热是泛滥的洪水,瘀血是堵住的河道,脾肾虚弱则是年久失修的堤坝。”治疗过程分三个疗程,张晶医生为他开启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的中医治疗之路。
土茯苓、黄柏、萆薢组成“清浊小队”,直捣下焦湿热巢穴;全虫(蝎子)、马鞭草化身“疏通工匠”,沿着经络清理瘀血;补骨脂、黄芪、白术构成“加固兵团”,在祛邪同时修补身体根基,帮助脾肾恢复“元气”,同时根据他的情况及时加减处方组成。
第一疗程:张先生服药14剂后惊喜发现:“以前肿得像馒头的脚踝,现在能塞进皮鞋了!关节疼痛也逐渐好转,就是远距离行走、负重及上下楼梯时隐痛。”
第二疗程:第七天复诊时,张先生说到:“以前上下楼要扶墙,现在基本不受影响,而且雨天、劳累时也没加重,就是关节轻微有点疼。”
第三疗程:三诊时正值雨季,张先生表示:“以前这种天气,我早疼得躺床上直哼哼了。现在完全没问题啦”
医生有话说: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攀升,烧烤、海鲜和冰镇啤酒成为了许多人消暑聚会时最受欢迎的选择。然而,在享受这些诱人美食的同时,痛风发作的风险也随之悄然升高。

认识痛风
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嘌呤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进而引发的关节红肿热痛、行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肾脏受损的炎症性疾病。
夏季的高温环境、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以及酒精、饮料的频繁摄入,正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几大关键因素。怎样做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减少痛风的发作呢?下面为专家提供一套科学、全面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痛风指南,助您安然度夏。
预防痛风
一、合理饮食,减少嘌呤摄入,减低痛风风险
1.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夏季夜市盛行的海鲜(例如龙虾、螃蟹、海鱼、各类贝类)、红肉(包括牛肉、羊肉和猪肉)以及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嘌呤物质。普通人群要控制高嘌呤饮食的一次性大量摄入,而已患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用嘌呤含量极高的食物。
2.优选低嘌呤食物:日常膳食特别是高尿酸人群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可以选择鸡蛋、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适量的豆制品、谷物、绝大部分新鲜蔬菜(香菇、紫菜、芦笋、菠菜等嘌呤含量高的蔬菜需适量)以及大部分水果(樱桃含秋水仙碱,对降尿酸有一定益处,但不宜多食)。
3.适量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对于高尿酸人群相对安全,建议每日摄入总量控制在120-150克以内,优先考虑鱼类(非高嘌呤海鱼、河鱼)和禽类的瘦肉部分。
4.科学补充维生素C:适量补充维生素C(建议每日约500毫克)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起到辅助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以新鲜蔬果为主要摄入来源,也可以口服维生素C补充剂,但应注意避免摄入大量高果糖的水果或果汁,防止血糖过高。
5.碱化尿液:大量摄入肉类、酒精等,容易导致机体酸碱失衡,建议在进食肉类海鲜时,适量饮用一些苏打水,以中和酸性物质。痛风患者应注意尿PH值,必要时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
二、调整生活方式,健康细节不容忽视
1.保证充足饮水:夏季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以每日饮用2000-3000毫升(约8-12杯)水为宜。最佳选择是白开水,务必远离含糖饮料、果汁和碳酸饮料。
2.严格控制酒精摄入: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必须严格禁止任何酒精摄入。健康人群、病情缓解期痛风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应严格限制啤酒和白酒的摄入。

3.维持健康体重:应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²范围内。减重过程应循序渐进,切忌快速减肥,以免引起体内酮体升高反而诱发痛风。
4.坚持规律适度运动:肥胖者或长时间缺乏运动的人群应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等。建议每周4-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三、中医养生智慧,因时制宜调理机体
1.清淡饮食,祛湿利水:多选择具有清热、利湿、利尿作用的食材,如丝瓜、冬瓜、黄瓜、薏米、赤小豆、绿豆等。
2.忌食生冷护脾胃: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贪凉饮冷,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水湿功能减弱,湿浊内停,加剧尿酸代谢障碍和结晶析出。
3.食疗辅助减少不适:对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非发作期,可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加入一些具有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作用的药食同源食材,如生姜、茯苓、山药、芡实、核桃仁等,以辅助增强身体代谢功能。
在预防和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上,中医以健脾补肾,清热祛湿为主要治法,具体用药因人而异,需到正规中医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以下给大家推荐三个药食同源的祛湿降酸的茶饮小方......
1.祛湿降酸饮:炒芡实10g、赤小豆10g、炒薏米10g、玉米须10g,煮沸后代茶饮,可清热祛湿,利尿排酸。也可加绿豆做成汤水饮用。适用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为湿热体质,或伴有小便黄赤、食少腹胀等的患者。
2.坤元摄精饮:桑葚15g、炒芡实15g、炒山药15g、金樱子肉15g,煮沸后代茶饮,可补肾固精,健脾化浊。适用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伴有小便浑浊的患者。
3.龙须饮:组成:玉米须10g、淡竹叶10g,沸水冲泡,焖泡15-20分钟后饮用。可利尿通淋,清热降浊。适用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伴有小便灼热、心火亢盛等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