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王同学(化名)本应是在阳光下肆意奔跑、探索世界的年纪,然而4年前颅咽管瘤手术后,视野缺损、走路跑偏、偶有眩晕摔跟头等症状却如阴影般笼罩了她的生活,让这个本该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被按下了"模糊键"。
黑暗危机:颅咽管瘤术后陷入视力阴霾
起初,这些症状只是偶尔出现,王同学家人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严重。视野缺损让她看东西如同隔着一层迷雾,原本清晰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走路跑偏使她在日常活动中屡屡碰壁,甚至无法独自安全行走;头部眩晕更是让她时常感到天旋地转,痛苦不堪。
奇迹降临:银针点亮希望 重获清晰视野
王同学的家人经人介绍,得知鼓楼中医医院针灸科杨然医生在治疗神经损伤类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抱着一丝希望,他们带着王同学来到了医院。
杨然医生结合她的病史、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制定了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经过3个月的疗程,奇迹悄然发生。
视野清晰:王同学的视野得到了显著提升,原本模糊的世界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行走自如:走路跑偏的症状大大改善,她终于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平稳行走。
眩晕消失:头部眩晕也基本消失,重新找回了往日的活力与自信。


治疗前后
复查数据印证奇迹:眼部指标显著好转,医生感叹:"针灸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效果,在这里得到了生动验证!"
专家有话说
【针灸为何能点亮视力】
眼部疾病的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眼部气血、疏通经络,放松眼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眼部功能。
适合针灸的常见眼部问题
1. 近视(尤其青少年假性近视)
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睫状肌痉挛,针灸可放松肌肉、改善眼周循环,配合良好用眼习惯,能延缓近视加深或恢复部分视力。
2. 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时,针灸能刺激泪腺功能、改善眼表湿润度,缓解眼干、异物感。

3. 视疲劳
长时间看屏幕、阅读后出现的眼胀、干涩、视物模糊,针灸可快速缓解肌肉紧张,见效较快。
4. 眼睑痉挛(眼皮跳)
眼轮匝肌不自主收缩,针灸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肌肉痉挛。

5.动眼神经麻痹
一种因动眼神经受损导致的眼部运动障碍,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转动受限(多向内、上、下方运动困难)、可能影响视物清晰度,甚至出现复视(看东西重影)。
【日常护眼攻略】
6个穴位+1套操,随时随地做!
当代人高频使用电子产品已是常态,视力保护非常重要,日常我们虽不能自行针灸,但是也可以通过做眼睛保健操,解视疲劳、保护视力。
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穴位理论设计的,重点按摩以下6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20-30秒,力度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1. 攒竹穴
- 位置:眉头凹陷处(眉毛内侧端)。
-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轻轻旋转揉动。
- 作用:缓解前额疼痛、眼胀,放松眼轮匝肌。
2. 睛明穴
- 位置:内眼角内侧0.1寸(靠近鼻梁处)。
- 方法:双手食指轻按,力度要轻,避免按压眼球。
- 作用:改善眼干、视物模糊,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3. 四白穴
- 位置:眼眶下缘正中下方0.5寸(平视时,瞳孔正下方的凹陷处)。
- 方法:食指中指并拢按压,画圈揉动。
- 作用:缓解眼疲劳、眼睑痉挛,改善眼周血液循环。
4. 太阳穴(配轮刮眼眶)
-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 方法:拇指按压太阳穴,同时用食指第二节从内到外轻刮上、下眼眶(从攒竹到丝竹空)。
- 作用:放松眼周肌肉,缓解头痛和眼胀。
5. 风池穴
- 位置:眉头凹陷处(眉毛内侧端)。
-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轻轻旋转揉动。
- 作用:缓解前额疼痛、眼胀,放松眼轮匝肌。
6. 耳垂眼穴(耳部反射区)
- 位置:耳垂正中(模拟眼睛的反射区)。
- 方法:双手拇指、食指捏住耳垂,轻轻揉捏。
- 作用:通过耳部反射调节眼部功能,辅助缓解疲劳。
眼周穴位按摩简单易行,是日常护眼的好帮手,但它更适合预防和缓解轻症(如视疲劳、假性近视)。如果出现视力骤降、眼痛、视野缺损等问题,还是要先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哦!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