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再为排便犯愁了!”近日,52岁的张女士握着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消化科主任宗湘裕的手,难掩激动。此前三年,她被顽固便秘反复困扰,每周仅能排便1-2次,每次都要经历剧烈痛苦。尝试多种泻药后,不仅效果越来越差,还添了腹胀、口苦、心烦失眠的毛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今年初,张女士来到我院消化科就诊。宗湘裕通过细致问诊与辨证,精准判断她属于“阴虚湿热型功能性便秘”——这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复杂证型。“这类患者不能单纯依赖泻药,否则会越治越虚。”宗湘裕解释,治疗的关键在于“滋阴”与“清热利湿”同步进行,二者缺一不可。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与经典医籍智慧,宗湘裕从《金匮要略》“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中汲取灵感,为张女士量身定制了中药方剂。方剂中重用30克生白术,同时配伍生地黄、麦冬、沙参等养阴药材,以及木瓜、苍术、黄连等清热化湿药材,兼顾润燥与祛湿,实现精准调理。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排便频率恢复正常,腹胀、口苦等伴随症状也明显缓解,久违的轻松感让她重新找回了生活信心。
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宗湘裕在功能性便秘诊疗领域深耕多年,不仅擅长用中医药解决疑难问题,还参与制定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团体标准《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该共识于2025年3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发表,为规范全国功能性便秘诊疗流程、推动多学科协同诊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让更多患者能享受到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有独特优势。”宗湘裕强调,西药能快速缓解紧急症状,中药则从整体出发调节身体机能,解决便秘根源,二者结合能让疗效更持久。他特别提醒,像张女士这样的阴虚湿热型患者,常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口苦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此时若只清热会加重阴虚,仅滋阴又会助长湿气,必须通过专业辨证、合理配伍才能达到理想疗效。
如今,在我院消化科诊室,每天都有数位像张女士这样的便秘患者慕名而来,等待我院消化科团队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未来,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也将持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更多受消化疾病困扰的患者,带去“通畅”的希望与健康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