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传承教育

【鼓楼·护理】从疼痛深渊到笑靥如花——68岁张阿姨的腰椎康复暖心护理之旅

日期: 2025-09-22 来源: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长长的走廊尽头,有一个身影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是68岁的张阿姨,她迈着缓慢却坚定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康复故事。半年前,她可完全不是这般模样,那时的她,正被腰痛和左腿麻木无情地折磨着,几乎到了无法下床的地步,眉头紧紧皱起,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痛苦不堪。

图片1.png

1疼痛来袭,生活失色

张阿姨今年68岁,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逛菜市场、带孙子。但半年前,一次弯腰搬花盆后,腰痛像被针扎一样袭来,腿也开始发麻,间断疼痛。渐渐地,她连走到阳台晾衣服都成了难题。

“那会儿我就像被关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动一动都疼。”张阿姨回忆时,声音有些发颤。疼痛不仅限制了她的行动,也让她的情绪低落,甚至一度不想和家人说话。

2精准诊断,方案清晰

在家人的劝说下,张阿姨来到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经过详细问诊和MRI检查,医生确诊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椎管狭窄,并建议进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不到1厘米,术后恢复快,您不用太担心。”医生耐心地向张阿姨解释着手术的情况。听到医生的话,张阿姨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当张阿姨从麻醉中苏醒过来,她惊喜地发现,那条曾经被“拉扯”得疼痛难忍的腿,一下子松快了许多,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

图片2.jpg

3术后照护,细致入微

术后第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里,给这个略显冰冷的空间增添了一丝温暖。护士轻轻地走进张阿姨的病房,来到她的床边,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耐心地教她翻身、下床的正确姿势。“阿姨,您先这样侧过身,然后用手撑住床,慢慢起来。”护士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示范着动作。接着,护士又指导张阿姨做直腿抬高训练,告诉她这样做可以防止神经根粘连。每一个动作,护士都讲解得十分细致,生怕张阿姨听不懂或者做不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护士们每天都会按时来查房。每次走进病房,她们都会轻声细语地问:“阿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那温柔的声音,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张阿姨的心里。有一次,张阿姨因为术后恢复缓慢,情绪变得十分低落,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床边发呆。护士发现后,坐在她身边,陪她聊了很久。从家长里短到生活中的趣事,护士耐心地倾听着张阿姨的烦恼,不时地安慰她、鼓励她。还教她做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帮助她缓解紧张的情绪。

图片3.jpg

在护士的陪伴和开导下,张阿姨的心情渐渐好了起来,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她们不仅治病,还很关心我的心情,让我感觉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张阿姨感动地说道。

4中医调理,身心同愈

进入康复期后,张阿姨开始接受针灸、艾灸和中药外敷。温热的艾香和轻柔的针感,让她的腰背渐渐放松。护士们还带她做八段锦,动作虽慢,却让她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力量。

“刚开始做动作时,我总觉得吃力,可护士们一直鼓励我:‘阿姨,慢慢来,你很棒!’”张阿姨笑着说,那一句“你很棒”,让她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一个月后,张阿姨的腰痛基本消失,走路也轻松了。复查那天,她特意穿了一件红色外套,像在庆祝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又能去菜市场和老姐妹们聊天了!”张阿姨笑着和医护说,阿姨的笑容温暖而明亮。

5医者仁心,护患同心

张阿姨常常感慨地说:“是医生的高超技术、护士的贴心关心、中医的神奇调理,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在鼓楼中医医院骨伤科,中西医护理不是冷冰冰的流程,而是一次次真诚的关怀、一句句温暖的鼓励。

在这里,康复不只是身体的恢复,更是心灵的治愈。张阿姨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医院的每一天,都有无数像她一样的患者,从痛苦到希望,从依赖到独立。康复之路或许漫长,但只要有专业的医疗、细致的照护和坚定的信念,就能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