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机构制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学科发展委员会、专科办公室牵头组织了2025年第二季度学科发展委员会例会暨“汇聚专科、匠心筑梦”学术沙龙。会议特别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技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刘慧兰现场指导。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陶树贵、副院长黄阿勇,以及医务部、护理部、医保办、药剂科相关人员,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专科秘书、业务骨干等共计20余人参会。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技术研讨与现状剖析,为医院制剂高质量发展绘制新蓝图。
院长助理、医务部主任刘玲发表会议致辞。她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肯定了我院临床医生、药剂科、信息科等科室人员为院内制剂研发所做的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脑病科张立平主任介绍了“酸枣仁膏院内制剂研发探索与实践”,内容涵盖酸枣仁膏的组成、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目前酸枣仁膏临床需求量大,但研发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急需打通“临床需求—研发转化—生产应用”的全链条。针对提出的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技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刘慧兰以“中药新药院内孵化研发思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她在院内制剂研发方面的经验,引发与会者的兴趣和热议。
区中医医院专科办公室主任潘秋、脑病科主任张立平、肺病科主任陈继忠、脾胃科副主任阎晓悦、药剂科中药师陈甜甜从药品制备的工艺、药物的剂量大小、试验设计、协定方适应症、注册与备案等方面提出问题,刘慧兰进行了详细解答,院内制剂的研发不仅要符合临床需求,又要考虑患者依从性,建议进一步邀请药学专家对药学进行评估,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研究方案、主观与客观指标联合评价临床疗效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都深受启发。
副院长陶树贵在总结中对此次会议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院内制剂是彰显医院临床特色、服务患者的重要载体。医院既要传承经典验方,又要借助现代科技打造独具特色的制剂体系。此次会议不仅聚焦于发现差距,更通过专家赋能探寻突破路径,对医院特色制剂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他强调,医院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院内制剂工作有序开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学术沙龙致力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规范性,对推动专科建设乃至医院整体特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科发展委员会与专科办公室将持续发力,探索各科室差异化发展模式,为中医药特色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力守护辖区百姓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