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她能一人用推车同时拉着5箱物资,保障各个点位的检测用具准确配送;夜晚,当楼道里只剩她一个屋亮着灯的时候,她仍在紧张盘点各项物资,为次日的"战斗"做着准备……这是疫情期间,广外医院院感科科员柏仙每天的工作剪影,别看她体态瘦小,今年才31岁,却已经有了10年的党龄。面对疫情,是她和134名广外医院党员干部一起,夜以继日、甘于奉献,牢牢守住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6月20日,北京疫情日益严峻,柏仙受命加入由广外医院牵头的核酸检测队伍,进入社区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根据她平时工作情况和能力,医院安排她负责6个检测点的物资管理工作。仅仅5天时间,6个点位通过柏仙领用试管达70800个,总配发量63200个,防护物资共发放约为13603个。
试剂调配: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独立承担6个检测点的物资配送和回收工作,对于年轻的柏仙来说,是一项倍感压力的挑战。"虽然心里有准备,但在没有培训、没有过渡的情况下,压力也是无处不在。" 自从核酸采集工作开始,她每天都要和第三方协调试管、条码、转运箱、冰袋等检测物资的运输与储备,并督促第三方按时按点回收采集的咽拭子。在大家眼中,她总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因为检测点多、检测量大,随时要准备物资接收,柏仙不得不在医院办公室里搭张床,经常有时候到凌晨还在和第三方交接物资。
有一天晚上,柏仙10点接到通知:第二天增加任务量,需要马上和第三方沟通。经沟通,才知道第二天所需的转运箱和条码还在郊区,得等凌晨才能进京。那天,等完成工作躺下时,已是凌晨一点。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一天早晨7点半,她接到湾子采集点打来的电话,说试剂少了600支,而此时,所有医务人员和待采集的居民早已到位,如果不能满足使用,很有可能发生人员聚集的情况。柏仙迅速赶到现场,查明了情况,原来有一箱试剂中实际数量与第三方运来时箱体标注数量存在偏差,于是她赶紧临时进行调配,及时补足了试剂,才得以让该采集点顺利运行。
物资保障:全力以赴充足供应
除了做好试剂的供应和调配,每天她还身担着全院的防护物资保障"第一人"的重任。"别小看这项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同事们的安全,还关系到采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些物资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不能保证采集工作的开展,太多没有地方存储。"需要不断更新物资使用表,精准测算,确保调配科学、合理使用。
"我们防护口罩快没有了,我们手消液跟不上了。"这是柏仙每天几十个电话里听到的最多的话。夏天到了,为了应对炎热的天气,柏仙已经数不过来自己为各个站点搬运过多少箱冰镇矿泉水了。哪里需要就快速联系车辆配送,用推车把水拉到指定地点,喝多少送多少,喝完了再送,喝不完再拉回来冷冻保存,第二天再如此反复。
因为年轻,所以无畏;因为用心,所以胜任,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实在太困了,她就在救护车上打个盹;有时错过了饭点,她就泡个快餐面充饥。尽管如此,柏仙从没有表现出畏难情绪,她说:"累了,就咬牙挺挺,因为还年轻;不懂了,就找人请教,因为任何工作都有规律可循。"
舍弃小家 为了大家
作为一名院感科的工作人员,自1月份疫情发生以来,柏仙从没有休过一天假。疫情期间,协助科长不断更新防控制度,连续做出九版防控方案。
根据要求,柏仙参与到医院本部和第二住院部的终末消杀工作。一个女孩子和其他男孩子一样,每日背起四十斤重的药壶进行全楼消杀,即使消毒水很刺鼻,即使消毒桶很重,即使汗水浸透衣服,但是为了能消灭病毒,保证医院安全,这些都不算什么。
她的爱人也是一线抗疫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是北京市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疫情以来,单位中层干部加班加点,几天不能回家,也没时间照顾家庭,两个人都忙的时候,年幼的孩子只能委托给生病的姥姥看管。
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妈妈是位癌症患者,她不仅得不到儿女的照料,还得肩负起看管外孙的重任。有时候忙起来,柏仙一连几日都不能回家,更照顾不了生病的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在做放疗的老母亲就会心有挂念。但母亲心里知道她忙,从不过多去打扰,想念的很了就找个理由打个电话过去:"孩子,你在上班吗?刚才你是不是打电话给我了呀?"话不多,理由也充分,但能听出这是母亲的想念,这是母亲的担忧。她明白,打个电话就是母亲想听听女儿的声音,电话的这头,泪水不自然的流下来。
"这段时间最亏欠的就是家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泪水一直在她的眼眶里打转,"每天晚上,不管她多晚回家,3岁的女儿都会等妈妈睡觉。而早上五点多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女儿也会立刻醒来,含着泪花喊着妈妈别走!"虽然有太多的不舍,但她还是把爱给了工作、给了万千的西城群众。"是党员的身份使"我"强大!"这是柏仙最常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