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临床】王玉英治胃痛着眼于“通”(下)

日期: 2017-09-22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玉英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师从刘渡舟、马雨人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数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王玉英继承和发展了李东垣、叶天士、王清任等历代诸家对胃痛的认识,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形成了对本病证治的独特认识和体会,临床疗效卓著。现将王玉英治疗胃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活血化瘀,行气益气

  

  瘀血胃痛表现为食少纳差,胃痛不止,痛如针刺,痛处不移,入夜加重,便黑,舌质暗青,甚则紫,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面色多黧黑或晦暗。女性患者如伴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症状,与胃痛的病机一致,也有助于病在血分之诊断。

  从疾病来看,慢性胃炎以病在气者居多,消化道溃疡则在血分者多见,可以作为参考。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常见有些患者并无明显瘀血症状,但按常规辨证治疗乏效,根据“初病在气,久病及血”理论,亦当考虑病在血分之可能。

  治疗当活血化瘀,行气益气。活血、化瘀、行气是为了和降胃腑,益气是为升健脾阳。膈下逐瘀汤是王玉英治疗瘀血胃痛的常用方。本方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索、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和香附组成,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王玉英在应用本方时,常配伍四君子汤,以升健脾阳,使之行气活血而无伤气破血之虞。胃胀、腹胀加三棱、莪术等破气活血消积;胃痛甚者加白芍、乳香、没药、元胡;便血者,加炮姜炭、茜草炭、蒲黄炭、大黄炭、仙鹤草等化瘀止血。治疗过程中,随着患者瘀血症状的改善,即当逐渐撤减活血化瘀之药,渐增补气药的用量。

  注重活血化瘀,是王玉英治疗胃痛的一大特色。王玉英认为,胃痛在血分者,瘀血不去,既阻碍气机的运行,也妨碍新血的化生,又进一步产生瘀血,加重病情。因此,治疗须用活血化瘀之法,截断病情进展,建立良性循环,使胃腑正常通降,更辅之以健脾益气之药,则脾阳方可升健,脾胃之气血才能调和。

 

  治  验

  

  唐某,男,27岁,2008年12月27日初诊。

  主诉胃痛多年,遇冷则加重。平时胃中常反酸,食后胀痛,咽喉不利,口中有异味,鼻塞,大便干,2~3日一次,素饮酒多,工作压力大。

  体略胖,舌胖大红,苔白滑,脉沉滑有力。

  经某西医院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此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寒湿食积郁而化热,胃络不通之胃痛,故以膈下逐瘀汤加减,疏肝和胃,理气活血,化湿消积,和降胃腑。

  处方:桃仁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乌药12克,制元胡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茯苓20克,制五灵脂15克,红花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枳实12克,香附12克,酒大黄5克,煅龙牡30克,炮姜10克,良姜6克,炒三仙各12克,鸡内金20克,藿香、佩兰各12克,僵蚕12克,蝉蜕12克,7剂。

  复诊:服前方7剂后,胃痛即止。现大便稀,日两三次,仍鼻塞。

  此胃腑已畅,恐伤脾气,前方加党参15克,白术12克,白芷12克,7剂。

  半年后陪同其妻来诊,言一直胃痛未发。

 

  疏肝解郁,调和木土

  

  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刺激,是导致胃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经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志过极,肝木偏旺,郁而化火,横逆乘土,胃失和降,脾不健运,不通则痛。此为肝胃不和,患者还可伴见烦躁、口苦、反酸、口腔溃疡、呃逆、腹胀、便秘、面生痤疮等“阴火”症状。或有患者素体脾弱,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脾滞不运,木郁土壅,升降失司,发为胃痛。此则为肝脾不和,病机多虚,多寒,虚实夹杂,常见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腹胀、便溏、心烦、失眠等症。

  治疗当疏肝解郁,调和木土,基本方为柴归芍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者,可将原方中的党参易为药性更为平和的太子参,并酌情分别选用清热、理气、通下之品。清热用黄芩、黄连、龙胆草等,理气用枳实、厚朴、三棱、莪术等,通下用槟榔、决明子、酒大黄等。肝脾不和者,于基本方中加芡实、莲子、生姜、大枣;情志抑郁者,加香附、郁金、合欢花等;心烦、失眠等加黄连、栀子、丹皮等;失眠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

 

  治  验

  

  姜某,女,25岁,2008年4月24日初诊。

  主诉胃痛半年,近日加重。现胃中有烧灼感,反酸,食少,腹胀,怕冷,手足心热。

  舌质淡,脉细弱。半年来体重减轻9千克。工作压力较大。

  证属肝郁脾虚,食积化热,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之症,治宜疏肝健脾暖中,消食化积清热,处方以柴归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醋柴胡1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2克,木香6克,砂仁10克,清半夏15克,陈皮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甘草6克,焦三仙各12克,鸡内金20克,黄连3克,吴茱萸3克,乌贼骨30克,煅龙牡各30克,乌药12克,厚朴15克,槟榔12克,炮姜10克,14剂。

  5月27日因外感头痛就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6月3日三诊:胃痛已愈,胃纳佳,大便略不成形。此次以月经量少、经时腹痛而求诊。查患者面色青白,舌淡嫩。仍属脾肾不足,气血不充之证,故仍以健脾和胃为主,加补肾调经之品。

  处方:木香6克,砂仁10克,清半夏15克,陈皮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甘草6克,焦三仙各12克,鸡内金2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6克,山药2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2克,胡黄连3克,炮姜6克,7剂。

  后以此方加减出入治疗2月,月经正常,胃痛未再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罗辉 王磊 北京中医药大学 

  编辑:高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