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学术】喻嘉言治疗痰病之法(二)

日期: 2018-05-04 来源:

王玉生 北京市同仁堂王府井中医院

邱奕霏 北京市弘医堂中医院

 

痰饮壅上辨虚实,误行温补医之罪

 

所谓痰饮壅上,即痰饮壅阻胸膈上焦之谓。多因肺气不利,失去下行之能,气阻则水湿停聚而成痰饮上壅之势,这正如喻氏所言:肺主气,行荣卫,布津液。水邪入之,则塞其气道,气凝则液聚。由于痰饮聚积于胸膈,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水精以达清窍,故而眩晕目花,甚则头胀耳鸣。在临床上,如属气血亏虚,清窍失去荣养,同样亦能致眩晕目花、头胀耳鸣。

 

两者主症相似,但其病机各异,前者多以胸脘满闷,不欲饮食,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或弦为特征;后者多以气短懒言,面色苍白,心悸不安,失寐健忘,舌淡苔薄白,脉虚细为特征。属痰壅于上者宜通利胸膈、宣肺利气,以导湿下行。如属热痰内阻,又挟风火者,治宜清风火、化痰热之法。喻氏书载有旋覆花散、化涎散等方剂。如误认为系气血亏虚而温补之,则邪无出路、闭门留寇,势必气壅痰阻、风火更甚,当然会导致眩晕目花、头胀耳鸣更剧。故而喻氏立第一律曰:凡热痰乘风火上入,目暗耳鸣,多似虚证,误行温补,转锢其痰,永无出路,医之罪也。

 

验案

李某,女,56岁。山东夏津人。200955日就诊。眩晕1年,近月来加剧,血压:165/95mmHg,曾服用人参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未效。诊时,眩晕以上午重,重则不敢抬头直视,伴轻微头痛,双耳鸣,腰膝酸痛。近半年食欲差,多在食后胃脘胀满,大便稀薄不成形,舌苔白腻,脉沉。

 

病机

 

脾气亏虚,痰湿内停,清阳不升

 

治法

 

健脾气,化痰湿,升清阳

 

处方

 

半夏12g,白术15g,山药20g,天麻12g,川芎15g,枳壳12g,茯苓15g,党参15g,泽泻15g,莲子肉20g。水煎服,每日2次, 6服。

 

2009512日药后眩晕明显减轻,再以前方继服6剂,后来见到该患者说,共服用12剂药眩晕至今未犯,只是耳鸣腰痛未减,后服用杞菊地黄丸减轻。

 

此案系痰湿内阻,清阳不升致眩晕,所以应用健脾益气,化痰湿法,痰祛阳升,则眩晕自止。虽然有肾虚,但此时若用补肾的六味地黄丸或归脾汤类更助痰湿。所以喻氏说:误行温补……医之罪也。故先补脾气化痰湿,待痰祛再行温补方可。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郭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