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冷热湿敷治疗湿疹和缓解术后疼痛

日期: 2018-08-08 来源:

  湿敷,古称溻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湿敷法是将浸有药液的无菌纱布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解的功效,以减轻或解除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湿敷可治疗痈、褥疮、湿疹、烧伤等多种皮肤疾病。

  按照敷治时的温度,可将湿敷法分为热敷和冷敷两种类型。热湿敷法通过热气和湿气作用于皮肤,可扩张血管和汗孔,增加血液向皮肤的流量,有利于清除尘垢、分泌物和死亡的皮肤肌细胞。冷湿敷则通过冷湿的刺激,使血管收缩,缩小汗孔,减少皮肤油脂和汗的分泌,还可抑制末梢神经活动,减少局部不适感,起到消炎、消肿、止疼、减少渗出的作用,并对皮肤有滋补作用。若冷、热交替湿敷,可使肌肉和血管通过收缩、扩张的交替作用而增加弹性,不但排泄尘垢,还可提高皮肤的张力,使局部皮肤更加光洁、润泽。

  湿敷法常见的适应症是湿疹。后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红癍、丘疱症、糜烂、结痂、脱屑和苔癣等多形性皮疹伴严重瘙痒为特征,常反复发作并具有明显的渗出。发生于肛门和肛门周围皮肤接触面者称为肛周湿疹,其皮损偶尔可延及臀部会阴和生殖器,中医学称为“浸淫疮”、“血风疮”等。肛周湿疹是我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合并于痔疮、肛管上皮缺损、脱肛及肛乳头增生肥大、肛瘘等局部病变,这些情况常使得肛内分泌物溢出于肛周而易患肛周湿疹。

  我院特需病区自2015年以来应用冷热湿敷技术治疗肛周湿疹和缓解术后疼痛,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肛周湿敷多种中药制剂,可有效治疗肛周湿疹、减少局部不适感,并可减少术后创面出血、消肿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