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炎炎夏日,送您防暑小妙招!

日期: 2019-07-23 来源:

入伏以来北京连日出现高温天气,近日,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CBD院区急诊科接诊多名中暑患者,有居家老人,亦有年轻体力劳动者。中暑病症轻重缓急不等,其中重症中暑属于危急重症,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为普及中暑防治知识,防病于未然,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CBD院区第三党支部、疾控科联合急诊科共同举办防暑知识宣传及义诊活动。活动现场采用防暑知识幻灯大屏幕滚动播放、现场问答、防暑宣传页发放等多种形式。急诊科主任李立艳、护士长代淑红、刘振医生,马辉娜护士及疾控科连宝华向居民普及防暑知识、中暑症状和急救措施等知识。

活动现场共有近百人咨询,发放百余份防暑小知识宣传页,同时对咨询者进行测血压及用药咨询等义诊活动。不少咨询者表示“看来还是要通风,要开空调”“空调要开除湿”“应该重视防暑,避免中暑发生,你们宣传的很及时!很实用!”。

我们给您几个夏季防暑小妙招!

01、什么是中暑?

中暑表现为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人体出现散热障碍,发生头晕、头痛、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病伴有恶性、呕吐,严重者发生晕厥甚至死亡。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眼花、头痛、口渴、心慌、耳鸣。轻症中暑除上述表现外,体温多超过38,面色从红逐渐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心跳加快、甚至血压下降。重症中暑可出现恶心、呕吐、肢体轻挛,常伴有晕厥、昏迷、高热、休克。

02、哪些情况下可能发生中暑?

1、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

2、在烈日下暴晒。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军事训练者,对高温气候不适应者易发。

3、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如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

4、虚弱或卧床者、婴幼儿、孕产妇、酗酒或吸毒者。

5、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03、室内如何预防中暑?

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洒水或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在夏季要关注易发群体的居住环境,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中常备防暑降温药。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等,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04、室外如何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高温作业处,应设有隔热、通风、通讯、防暑降温等措施高温作业人员每日应摄入含盐的清凉饮料,发现头晕、心悸、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及早就诊。

05、一旦发生中暑怎么办?

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避风地方,有条件的可移至空调房(16-20);

2、解开病人的衣扣裤带;

3、降温处理:为患者用冷水、自来水持续擦拭全身或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不建议把患者完全浸入冷水中;

4、在患者的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5、如出现脱水(虚脱)、痉挛(抽筋)、神志不清循环衰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除了先按上述处理的同时要尽快送医院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