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小雪”驾到,养生拾道

日期: 2019-11-25 来源:
            

  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在此节气间,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显著,地未全寒,雨水减少,故降水落地成小雪。宋元时期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冬后十五日,斗柄指亥,为小雪。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小雪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更应遵循此养生大法。无论早卧晚起,还是去寒就温,都是为了更好地在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固守住阳气。

  进入小雪,气温下降,一些人喜欢吃火锅等辛辣食物,这些都容易让人产生“内火”。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就是“内火”的表现。此外,由于暖气、空调等供暖设施的使用,室内很热,而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由此使“内火”更剧。为了防止温热过度产生“内火”,可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黄帝内经》中亦有“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可以进一步佐证小雪后适食苦味的重要性。传统医学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亦可应用与此。苦味之品分两类,一类苦温,如红茶、杏仁等,火能生土,因而苦温之品能温脾土而具有燥湿健脾之功;一类苦寒,如绿茶、莲子芯等,能清心与小肠之燥热、邪火。冬天阳气趋于内敛,阳旺于内,如有生“内火”者,此时可适当饮用绿茶,食用柚子、西柚、慈菇、苦瓜、苦苣、莴笋等食物,有助于清热泻火、利尿润肠。

  很多人都认为寒冷的天气,身体出汗不多,所以就不太注重补水,其实小雪前后,天气颇为干燥,更易使体内缺水,因此,可适食瓜果,如梨、柚子等既可固阴,又可润肺降噪补充水分。而素体手足不温、畏寒喜暖、便溏、小便清长之人因体质偏于虚寒,故不宜过多食用寒凉之品,否则容易加重阳气虚衰。

  如果暖气温度过高,人们外出穿得又过于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也容易生内火,因此冬季保暖不应太过。

  除了饮食起居以外,小雪节气的前后,由于夜逐渐变长,昼逐渐变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万物凋零,寒风凛冽,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不适,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多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在白日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激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把握好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因为根据中医学的“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小雪养生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在小雪这个节气来临之际,应如何调养好自己的身体,为健康平稳地渡过这个冬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