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鼓楼·科普】夏日保健常用穴 您了解吗?

日期: 2021-07-26 来源:鼓楼医院

  传统中医理论将夏季分为"夏"与"长夏"。中医理论认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分别对应自然界风、暑、湿、燥、寒五气,故夏以暑气盛,以炎热为主,长夏湿气重,以湿热为主。中医藏象学说应用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时、五气等与人体五脏密切联系,故有"应春温之气以养肝,应夏热之气以养心,应长夏之气以养脾,应秋凉之气以养肺,应冬藏之气以养肾"的养生原则。今天带大家熟悉几个穴位,学会穴位按摩,让您轻松一夏。

  夏养心,此处的"心"并非只是现代医学"心脏"的概念,除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还主司精神活动,故夏季养生,精神内守,养心神是关键。

  【神门穴】"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是心经之气出入的门户,有补心益气、安神降火的作用,经常轻轻按揉此穴,可调理心经,维持心脏正常运作,从而防止心慌、盗汗、健忘、失眠等症。

10.jpg

  取穴方法: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在近掌侧腕横纹上,此筋的内侧,即为本穴。

  【内关穴】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一。心包络为心之外卫,既能代心受邪,也能代心行令。按揉内关穴,可宁心安神,疏导气血郁滞,有改善胸痛、胸闷、心悸、失眠、胃痛、呕吐、上肢痿痹等作用。

11.jpg

  取穴方法: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在手臂内侧可触及两条明显条索状筋(掌长伸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两筋之间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劳宫穴】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因心火旺盛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臭、口疮等症,强刺激此穴还可明显改善夏日中暑。

12.png

  取穴方法: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在第二掌横纹稍下方,偏于第三掌骨侧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长夏养脾,中医理论中的"脾"主运化,同胃一起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脾五行属土,喜燥恶湿,而长夏季节多雨潮湿,人体最易脾虚湿困。故长夏养生,健脾祛湿是关键。脾胃相表里,常按揉脾胃经以下几个穴位方可健脾祛湿。

  【太白穴】太白穴既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又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可"培土"以"滋生万物",是补益后天之本的特效穴,按揉此穴可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祛湿止泻、消食化滞,主治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乏力困倦、水肿、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13.png

  取穴方法:足大趾与足掌构成的关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阴陵泉】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合穴,有很好的排渗脾湿的作用,按揉此穴可明显改善因脾不运化水湿导致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14.png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或仰卧,用拇指延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时,在小腿内侧骨(胫骨)向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足三里】足三里穴想必很多人都知晓,此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经常刺激足三里穴不仅可健脾胃,祛湿气,缓解胃痛、呕吐、呃逆、腹胀泄泻等消化道不适,还能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15.png

  取穴方法:坐位,同侧手张开,食指第二指关节桡侧缘对准外膝眼下缘,小指第二指关节处即是本穴。

  以上穴位用于日常保健,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按揉力道宜轻柔,以自觉轻微酸胀感为佳,每穴每日按揉1-2次,每次5分钟即可。掌握穴位保健小技巧,夏日轻松健康不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