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得了腔梗,不要恐慌

日期: 2024-01-22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最近,好多门诊病人拿着头部影像学报告单找到医生求医,看着报告单上写着腔隙性脑梗死的结果,估计把不少患者吓得不轻,以为自己得了脑梗,很怕出现偏瘫、说话不清楚等情况,其实不是所有腔隙性脑梗死都需要紧急就医,虽然它的名字里带有“脑梗”但它比较特殊,如果了解了腔隙性脑梗死,也许您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今天,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郭丹跟您聊聊腔隙性脑梗死那些事。

一、腔隙性脑梗死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如何形成得呢?

腔隙性脑梗死,我们常把它喊做腔梗,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属于病理学名称范畴,不能作为单独某种疾病得名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在多种因素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凝状态等,颅内小动脉(直径在100-200μm的终末深穿支动脉)受累闭塞后,其相应的供血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液化,也可以把它看成为毛细血管的梗死。这些毛细血管受累及后,发生节段性动脉组织破坏、脂肪透明变性及纤维蛋白样变性,最终导致了管腔闭塞,而这些管腔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后被吸收,就会形成残留的小空囊腔,在头部影像学上就表现为直径为2-15毫米的梗死病灶了,其中以2-4毫米最为多见。

二、腔梗有什么临床表现,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腔梗多见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于女性,尤其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饮酒等患者。大多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进行常规体检进行头部CT及核磁时发现,因此这种情况被称作静息性脑梗死或无症状性脑梗死。但是,腔梗如果发生在脑部功能性区域,就可以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如出现偏瘫,言语笨拙,单侧肢体麻木,头晕、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症状。医学上把腔梗引起的各种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称为腔隙综合征,常见的腔隙综合征有:

1.纯运动型轻偏瘫: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多见于放射冠、基底节、内囊及脑桥等部位病变。

2.纯感觉型卒中:半身麻木,无运动受累,表现为半身发凉、发热、针刺、肿胀等不适,多为丘脑受累导致。

3.共济失调型轻偏瘫:表现为病灶对侧的轻度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下肢为重,旁中央动脉闭塞累及桥脑基底部病变。

4.感觉运动型综合征:多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伴轻偏瘫,多累及丘脑后腹核及内囊后肢。

5.面舌综合征:表现为下半面部及舌出现轻度偏瘫,伴有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

6.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伴该侧手部笨拙,活动不灵活,病灶累及脑桥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

此外腔梗反复发生后,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生活能力下降,执行功能下降,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减退情况,严重可导致进行性痴呆。此外反复发生腔梗还会引发情绪障碍,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之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强哭强笑、理解障碍等问题。

三、腔梗如何进行筛查?

腔梗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在头部CT上可以看到圆形、椭圆形或脑室周边斑片状低密度病灶。颅脑磁共振检查腔梗更为清楚,对于脑干的腔隙性梗塞头部CT有时会看不清楚,而在头部磁共振是清晰可见,此外还可以明确腔梗的各个时期,从而区分是急性期腔梗、亚急性期腔梗或慢性期腔梗等。

四、腔隙性脑梗死需要不需要治疗,如何预防腔梗?

1.对于新发的有临床症状的腔梗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治疗方面:如果发病早期小于4.5小时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如果错过溶栓窗,可以选择内科药物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如考虑房颤导致的腔梗,可抗凝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治疗等。如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轻度偏瘫等情况,早期进行认知功能康复及肢体康复锻炼。

2.对于颅内慢性的腔梗,要积极筛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是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管理,并按时口服药物,好多患者只吃药不检测,这样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的进展,所以要定期检测,使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稳定,并达到控制标准。腔梗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腔梗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控制食用盐的摄入,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腔梗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建议首选他汀类药物,要定期检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使其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人,应该及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正常值5-15μmol/L,最好控制在10μmol/L以下。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即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

(2)对于没有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暂不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3)还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适当活动。过度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熬夜等,也是发生腔梗的危险因素。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清淡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避免熬夜,适当活动锻炼,减脂减重,定期检测BMI指数。

五、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增多,患有腔梗的患者越来越多,本病经过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不会遗留神经功能严重缺损的症状。

得了腔梗不可怕,一定要正确科学的看待。出现了症状性腔梗要及时进行专业诊治;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腔梗,除控制危险因素外,要抗血小板、降血脂稳定斑块治疗;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腔梗,要健康生活方式,戒断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