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戊肝防治知多少

日期: 2024-07-31 来源: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为了维护我们肝脏的健康,避免戊肝病毒对肝脏的侵害,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戊肝相关的防治知识。

一、概述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戊肝的主要危害是急性肝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厌油、黄疸等。

二、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因:

l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

传播途径:

1. 粪-口途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后可引起暴发流行。

2. 食物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及海产品等含有戊肝病毒的食物,或受病毒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均可能导致感染。

3. 血液传播:输入含有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也可能感染戊肝。

4. 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分娩过程中可将戊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5. 日常生活接触:与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三、流行特点

l 戊肝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

l 戊肝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

l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l 无家庭聚集现象。

四、临床表现

l 戊肝起病急,黄疸多见。

l 半数患者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等症状。

l 约1/3的患者有关节痛。

l 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等。

l 多数患者肝大,脾大较少见。

l 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但孕妇感染HEV后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见流产与死胎。

五、诊断与检查

l 诊断:根据临床特点、肝功能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l 检查:常用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组织活检、血清病原学检查(如检测血清中抗-HEV IgM和HEV-RNA)以及粪便检查等。

六、治疗与预后

l 治疗:戊肝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适当休息、合理营养、戒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保肝退黄的药物。

l 预后:戊肝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经系统、科学的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不会遗留肝脏损害。但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及慢性肝病患者等感染戊肝后病情可能较重,需特别关注。

七、预防

l 疫苗接种: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推荐基础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经常在外就餐者等高风险人群接种。

l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避免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l 环境卫生:改善环境和水源卫生状况,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通过以上科普,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戊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