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重阳节与中医药的深厚关系

日期: 2024-10-11 来源:丰盛医院

10月11日,重阳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这一节日的种种习俗,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等,都蕴含着中医养生的智慧和哲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重阳节与中医药之间的深厚关系。

一、重阳节的起源与中医观念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九”在《易经》中为阳数,双九相重,故名“重阳”。中医讲究天人相依,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发肺燥、肝火旺等问题,而重阳节的一系列习俗,正是为了顺应时节变化,调整人体机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二、登高望远与中医养生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中医认为,登高不仅能锻炼体魄,活动肢体关节,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阳气。秋季天高气爽,登高远望,可以达到心旷神怡、排遣忧郁的效果,有助于调节情绪,预防秋季悲秋心理。从中医的阴阳平衡角度来看,重阳之日阳气最盛,登高正好可以顺应自然,调和体内阴阳,保持健康。

三、佩茱萸与中医用药

佩茱萸是重阳节另一项传统习俗。茱萸分为吴茱萸和山茱萸,其中吴茱萸是重阳节常用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重阳节插茱萸,不仅有除恶气、御寒的作用,茱萸酒或茱萸茶更是补益肝肾、强健脾胃的佳品。中医认为,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能驱寒驱毒,正适合秋季养生之用。

四、饮菊花酒与中医食疗

菊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候时之草”“长寿之草”,是中医重要的入药植物。《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重阳节饮菊花酒,不仅可以祛火养肝,还能明目醒神。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酿酒始于西汉,明清时期更是加入了地黄、当归、枸杞等多种药材,增强了其滋补保健的效果。

五、食疗调理与中医养生

中医注重食疗养生,认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能调理人体机能。在重阳节,人们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的食物,如川贝、山药等。这些食材不仅能滋补身体,还能预防秋季干燥引起的各种不适。例如,川贝和山药煮成的羹,既有养肺润燥的功效,又能益气补血,是重阳节期间的佳品。重阳糕作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其制作原料和工艺也体现了中医食疗的理念。重阳糕多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入红枣、豆沙等馅料蒸制而成。糯米粉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益气补脾肺;而红枣等馅料则具有补血安神的功效。因此,重阳糕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保健作用。

结语

重阳节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关系,无论是登高望远、佩茱萸、饮菊花酒,还是食疗调理,都蕴含着中医药的智慧和哲理。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更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些传统文化,让中医药的智慧和理念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