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健康资讯】刷牙越用力越干净?这8个口腔误区,看看您中招了吗?

日期: 2025-03-06 来源:北京按摩医院

“每天刷牙,为什么还是蛀牙?”

“洗完牙,牙缝会变大吗?”

很多“常识”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牙齿!今天,小编整理了8个最常见的口腔误区,带您科学护齿,远离牙科诊室的“后悔药”。

误区1:刷牙越用力=牙齿越干净?

错误认知:用力横刷能清除顽固牙渍。

真相揭秘:暴力刷牙不仅不能清洁更彻底,反而会损伤牙釉质和牙龈,导致牙齿敏感、牙龈萎缩!正确的方法是选择软毛牙刷,成人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面呈45°角斜插入龈沟内,轻柔水平颤动数次并向牙冠方拂刷),儿童使用圆弧刷牙法(牙刷在牙面轻柔打圈)。

(小贴士:为防止细菌滋生,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注意:长期横刷牙可能导致牙齿颈部形成“楔形缺损”,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牙齿损伤。

图片4.png

横刷牙导致牙齿颈部形成“楔型缺损”

误区2:不牙疼=不用看牙医?  

错误认知:牙齿不疼就是健康的。  

真相揭秘:蛀牙、牙周病早期往往无痛感!等到疼痛时,病损可能已经累积到牙神经或深层牙周组织,这时往往需要根管治疗甚至拔牙。因此每年1-2次洗牙+检查,能提前发现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小贴士:定期口腔检查成人建议每年1-2次;儿童因牙齿矿化时间较短,加之每日进食次数多,清洁能力差,易发生龋齿,建议3-4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图片5.png

误区3:洗牙会磨坏牙齿?

错误认知:超声波洗牙损伤牙釉质。

真相揭秘:洗牙是利用超声波震动震碎牙结石,不会损伤牙齿表面!洗后牙缝“变大”是因为清除了堆积的结石,暴露了因牙石堆积造成的牙槽骨吸收及牙龈退缩的症状,放任不管才会导致牙龈萎缩哦!“洗牙后酸痛明显”往往出现在长期未洗牙,牙龈退缩造成牙根暴露,洗牙后引起牙齿敏感症状,这种酸痛会在洗牙后逐步缓解。

(小贴士:常规洗牙建议每年1-2次,具体时间及次数根据个人口腔维护情况,因人而异)

图片6.png

洗牙前后对比图

误区4:儿童乳牙蛀了不用管?  

错误认知:反正会换牙,乳牙不用治疗。  

真相揭秘:恒牙牙胚在儿童6个月左右开始形成,在萌出之前,恒牙牙冠始终在乳牙根尖下方,因此乳牙龋坏轻则影响恒牙发育,重则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家长要辅助孩子每日刷牙,逐步养成口腔清洁好习惯,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帮孩子打好“牙齿保卫战”。

(小贴士:儿童因牙齿矿化时间较短,龋病短期内可进展迅速,儿童口腔检查建议3-4个月一次,对于乳磨牙及新生恒牙及时进行窝沟封闭,并定期牙齿涂氟)

图片7.png

替牙期全口曲面断层片

误区5:牙线会让牙缝变大?

错误认知:牙线损伤牙齿及牙龈。 

真相揭秘:有人担心牙线在牙缝里进出,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及牙缝变大,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标准牙线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15mm,远远小于两颗牙的生理动度范围,正常牙齿间的缝隙足以使十分扁平的牙线通过,不会使牙缝变大。牙线可以有效清洁邻间隙食物残渣及软垢,起到预防和减少牙病的目的。

(小贴士:牙线建议每餐后使用,如果每天仅使用一次,那么建议晚上睡前使用牙线。注意:牙线不能替代刷牙,而是为刷牙锦上添花哦!

误区6:美白牙膏能拯救大黄牙?

错误认知:美白牙膏=牙齿变白。

真相揭秘: 

牙齿发黄有两方面原因:

①外源性着色,如茶渍、烟斑、咖啡渍等,往往需要洗牙、牙面抛光及喷砂等物理方式去除;

②内源性着色:如氟斑牙、四环素牙等牙齿发育异常,或牙髓坏死引起牙齿变色,需要专业医生在配合高浓度美白剂化学作用下改善牙齿颜色。

美白牙膏含低浓度美白剂成分,但仅能去除少量表面色素,对深层色素无效!想安全健康的使牙齿变白,需选择正规医院口腔医生进行冷光牙齿美白或瓷贴面等相关专业治疗。

(小贴士:美白牙膏在增白方面比普通牙膏稍有优势,但优势不明显,不要对美白牙膏抱有过度期待,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牙齿冷热敏感症状,需及时停止。)

前牙区全瓷冠修复

误区7:智齿不疼就不用拔?

错误认知:没症状的智齿无害。 

真相揭秘:智齿属于人类退化组织,在牙槽骨内的生长位置多变。判断智齿是否需要拔除主要看以下几点:①生长位置是否偏斜,是否造成邻牙松动、移位、龋坏;②是否与对颌牙有正常且紧密的咬合关系,磨牙的主要功能就是咀嚼;③是否存在食物嵌塞、牙冠周围是否存在慢性炎症,反复发炎?④拍片确定是否存在囊肿风险,严重的牙源性囊肿或可损伤下牙槽神经管。

(小贴士:无论智齿是否有临床症状,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拍片了解智齿的生长状况,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有研究表明,从拔牙难度、手术风险、术后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角度来综合考虑,30岁之前是最佳智齿拔除时机!)

图片10.png

完全骨埋伏的阻生牙

误区8: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

错误认知:漱口水=万能清洁剂。 

真相揭秘:漱口水可以辅助清洁口腔,但它不能替代刷牙和使用牙线等基本的口腔清洁方法。漱口水主要分为保健型和治疗型两种。保健型漱口水通常成分温和,可以日常使用,对于保持口腔清新有一定帮助。然而,治疗型漱口水由于含有较强的抗菌成分,如氯己定等,不宜长期使用,以免破坏口腔内的微生态平衡,引起口腔黏膜类疾病。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小贴士: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配合正确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清洁手段,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清洁牙齿的效果)


您中了几条误区?

快转发给您的家人、朋友,一起守护健康笑容!

守护您的每一颗牙齿,从科学认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