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剧痒、特别是夜晚,痒甚难眠,越抓越难受,大夫说是疥疮?”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这种让皮肤“不得安宁”的传染病又开始活跃起来。许多人误以为疥疮是由于个人卫生不洁引起的,但实际上,它可能悄无声息地找上任何人。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您认识这个“皮肤隐形敌人”的防治方法。
一、疥疮并非“脏病”,但传播迅速
疥疮是由肉眼难以察觉的疥螨(一种寄生虫)引发的传染性皮肤病。这种八爪小虫会在皮肤表层挖掘“隧道”并产卵,就像在皮肤里建造违章建筑。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 直接接触传播:握手、同床共枕都可能被感染。
2. 间接接触传播:共用床单、衣物等(可在这些物品上存活长达3天左右)。
3. 易被忽视的场所:养老院、幼儿园、集体宿舍等。
二、典型症状,别误以为是湿疹、痒疹
1. 夜间瘙痒加剧:疥螨在夜间活动频繁,痒感如同“蚁走感”。
2. 皮肤出现皮疹:指缝、手腕、肘窝、腰腹等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
3. 隧道痕迹:皮肤上可见灰白色或褐色的细线(疥螨隧道”)。
三、防治有妙招,全家行动才有效
预防三招
1. 阻断传播链:立即隔离,衣物及被褥用60℃以上的热水烫洗。
2. 日常防护:勤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外出住宿时自带床品。
3. 环境消毒:无法水洗的物品可用密封袋封存2周(疥螨会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治疗四步曲
1. 全身涂抹药物:从颈部到脚底,早晚各涂抹一次硫软膏。
2. 重点部位加强:皮肤褶皱处涂抹,指甲缝也不要忽略。
3. 同步治疗:密切接触者需同时进行治疗,宠物无需用药。
4. 疗程保障:持续治疗3-5天后复查,瘙痒可能持续2-3周。
四、避开4个常见误区
1. 晒太阳杀死疥螨→ 需要持续高温(>60℃)30分钟才能有效杀灭。
2. 症状消失就停药 → 虫卵仍然变成成虫,完成整个治疗疗程。
3. 用酒精消毒皮肤 → 酒精会刺激受损皮肤,加重症状。
4. 得过就终身免疫→ 疥疮可能反复感染。
医生特别提醒
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含林丹成分的药物应避免使用。若皮肤干燥、结痂,出现黄色结痂(痂皮性疥疮、挪威疥),说明感染较为严重,需立即皮肤科就诊。
防治疥疮就像一场皮肤保卫战,需要规范治疗和家人配合。记住: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如果出现夜晚瘙痒剧烈症状,请立即到皮肤科就诊,切勿自行乱用糖皮质激素类等药物。
保护皮肤健康,从正确认知开始!
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多发于体弱、精神病、免疫缺陷和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肤干燥、结痂,出现角化过度的红斑鳞屑性斑块,还可出现糜烂、脓疱、恶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