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夏季肺防“浊”,中医有妙招

日期: 2025-05-06 来源: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在夏季,自然万物蓬勃生长,呈现出一片繁茂之景。然而,隐匿在环境中的 “浊邪”,却在悄然间对肺部健康构成威胁。今天,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豫带您了解浊邪的来源与特点,运用中医妙招化解,才能在这个季节守护好呼吸健康。

浊邪具有黏腻、重浊、趋下等特性。分为外浊和内浊。外浊可通过皮肤毛孔和呼吸道侵入人体,而内浊则从内部阻碍肺气的正常运行。空气中的污浊之气、潮湿雾气,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质,在湿热的夏季更易与湿气结合,形成对肺部有害的外浊。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滤网未及时清洗,或频繁使用加湿器,室内角落潮湿,会滋生大量细菌、霉菌;卫生间、地下室,不常打扫产生的霉味和湿气,这些都属于外浊范畴;内浊则多因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而产生。夏季人们喜爱的烧烤、油炸食品,损脾胃、滋湿热、耗阴液,食用过多引起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生湿聚痰,而成内浊。吸烟则比较特殊,具有外浊引动内浊的特点,烟雾中焦油、尼古丁等大量有害物质从外吸入,黏滞于呼吸道,损害肺络;肺朝百脉,有害物质入血循行,周流全身,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正常代谢,产生其他病理产物,而成内浊。夏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生理状态相互影响,又为浊邪入侵创造了条件。此时气温高,人体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增多;气随津泄,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功能减弱,肺主皮毛,直接与外界相通,所以成为浊邪攻击的首要目标。

浊邪本身有浑浊稠厚、晦暗不清、质沉黏腻,性阴阻碍、污秽难祛等特点。细分,又可合并风、痰、湿、脂、瘀、毒、血七种邪同时出现。其中风浊与痰浊,最易袭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风浊之邪常从口鼻而入,停留在鼻窦等清窍,人一闻到异味或吹风就头痛发作,呼吸不畅,鼻塞、流鼻涕、耳鸣等症状随之而来;风浊进一步深入肺中,在肺内蕴积,还可能出现呼吸时有异味,咳嗽气喘、咯吐浓痰。

痰浊的产生与肺关系密切,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上贮于肺;痰浊同时具有痰邪粘滞胶结和浊邪重浊质沉的特点,浊邪壅塞鼻窍,则鼻塞、脓涕黏稠;壅滞于肺,则咳声重浊,痰液量多,质地黏腻,颜色黄白,难以咳出,夹有异味;痰浊壅滞肺脉,则活动后胸闷、气短;痰浊重坠,清阳不升,使人头晕昏沉、记忆力下降,肢体困重。尤其遇到天气潮湿或闻到不洁气味时,这些症状更易发作。而且这类病症往往容易反复,缠绵难愈。

除风浊、痰浊外,其他浊邪也各有特点。湿浊主要损伤脾肺肾三脏,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纳差腹胀、嗳气呕恶;脂浊对应现代高血脂,沉滞血脉,易引发肥胖、脂肪肝;瘀浊停留在不同部位,会出现局部疼痛,月经不调,稠浊异味等。了解这些浊邪特点,有助于及时察觉身体异常,做好调理预防。

中医治疗,内治法首当其冲,在医师指导下,采用化浊、降浊、泄浊等治法,结合扶正、解毒、理气、祛痰等手段,可有效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气血阴阳平衡。如芳香化浊可选藿香正气散;宣肺降浊可选三子养亲汤;祛痰化浊有二陈汤;化瘀降浊有桂枝茯苓丸;健脾化浊可参苓白术散;解毒化浊属甘露消毒丹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症状加减药物,能起到驱邪外出、宣通脏腑的目的。

外治法中拔罐疗法对祛除浊邪有一定效果,在背部肺俞、脾俞等背腧穴位进行拔罐,可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排出体内浊气,调节肺的功能,增强肺部抵御外邪的能力。穴位按摩可有效调养肺部。按揉列缺穴宣肺解表、通经活络,改善咳嗽、气喘;按揉鱼际穴清肺热、利咽喉。此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每穴 3 - 5 分钟,长期坚持,能增强肺部功能,抵御浊邪侵袭。中医的艾灸疗法也能助力御邪,选取足三里、肺腧、脾俞等穴位,通过艾灸温热刺激,起到温阳健脾、祛湿通络的作用。适度练习八段锦,通过肢体的屈伸、旋转,配合呼吸,能调节脏腑功能。其中“两手托天理三焦”,通过向上托举,拉伸躯体,可调节三焦气机,促进水液代谢;“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脊柱的旋转和摆动,刺激经络,有助于清泄内热,化解浊邪。每周坚持练习 3 - 4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能有效增强体质,抵御外邪。

生活起居中最重要的是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 5 - 7℃之间。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加重外浊对肺的侵害。室内可放置一些芳香植物,如藿香,佩兰,其气味芳香,能化湿浊,制成香囊挂在室内或随身携带,还可用藿香、佩兰、薄荷等中药煮水,用来擦拭家具、拖地,不仅能清洁环境,还能借助药物的芳香之气净化室内空气。吸烟者应尽快戒烟,烟毒生外浊,不脱离外浊环境,病情易反复,戒烟可减少秽浊之气对身体的侵害,恢复肺、脾胃等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从而清除体内浊邪,维护身体健康。

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甜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湿生热,加重浊邪。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解毒利湿的苦瓜,消暑利水的绿豆,清热利水的黄瓜,润肺止咳的百合,解毒排脓的赤小豆,对改善肺部功能有很好的帮助。中药茶饮也能帮助化解浊邪。选用陈皮、茯苓、荷叶配伍。陈皮性温,味辛、苦,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三者搭配煮水代茶饮用,可有效健脾祛湿,化解体内浊邪,改善肺部的内环境。

浊邪致病,病程漫长,病情反复,常令患者深受困扰。这类病症往往呈现出缠绵难愈的特点,就像潮湿的苔藓紧紧附着在墙壁上,难以轻易去除。然而,尽管浊邪致病棘手,只要医患相互配合,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法,配合合理的饮食、作息和情志调摄,经过坚持不懈的治疗,病情依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实现痊愈。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通过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的调整,逐步纠正体内阴阳失衡,恢复脏腑功能,最终将浊邪排出体外,使机体重归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