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2023-2025)》《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精神,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正值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于2025年4月29日举办“护理能力提升系列(二)—眼科查房”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承办,汇聚眼科、内科、手术麻醉科、眼功能检查科等多学科专家及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策略,优化患者全周期管理。


本次活动线上线下共吸引了约200名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活动全程由护士长王玮主持。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李静在致辞中强调,多学科协作是提升护理质量的核心路径。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眼科医院肩负着中医眼科护理的科研、教学与临床重任。她指出,本次查房活动旨在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整合眼科、中医、护理等多学科资源,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期待与会同仁以病例研讨为纽带,凝聚专业共识,将中西医融合思维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强劲动力。

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主任唐玲在讲话中指出此次查房具有创新意义,认为其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特色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她呼吁护理同仁深耕临床,转化成果,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标准化与推广。

随后,由眼科专科护士、主管护师江颖以《一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查房》为题展开汇报。她以时间轴为脉络,呈现患者病情发展、多学科联合救治的全程,以及中西医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并对患者的血糖、焦虑、体位等护理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圆翳内障科副主任医师张燕,以诊疗全流程为核心,阐释了疾病的治疗方案、手术要点及鉴别诊断,让参会人员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这一疾病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眼功能检查科主任医师严京通过解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影像诊断检查及判读要点,为临床决策提供核心依据,以客观数据赋能精准护理。

手术麻醉科住院医师韩凯静,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剖析个体化麻醉策略,科学合理地制定围术期麻醉方案,以技术筑牢手术安全基石。

老年病及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成,分享通过制定阶梯式降糖方案,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创造手术条件的典型案例,强调医护工作中对于患者血糖稳定控制的重要性。

手术麻醉科护士长、手术室专科护士陈媛媛,分享眼科手术护理要点,术前筛查风险,制定术中预案,术后与眼科病房的协同衔接,提升手术安全效能。

中西医结合专科护士李枝群,通过讲解“耳穴压豆联合腹部按摩”中医适宜技术的选穴原则和按摩手法,以改善术后俯卧位患者便秘问题,展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独特优势。

圆翳内障科护士长、中医专科护士贾少宏,围绕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被动体位舒适度管理”两大核心问题,探讨病房实践体会。并提出未来将深耕中医护理服务内涵,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在网脱术后俯卧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在讨论环节,护理部护士长王璐霞针对糖尿病患者散瞳问题、眼科手术患者宣教与延续护理问题,与来到现场的护理同仁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导师黄少兰肯定了本次查房活动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并建议结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形成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方案,以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张丽霞在讲话中提出“三协同
三突出”的发展理念,即学科协同、中西协同、医护协同;突出患者中心、中医特色、全流程管理。建议医疗团队术后引入眼科经典方剂以优化康复方案,推动眼科诊疗服务向精准化、人文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护理部副主任付海英会后总结中指出,多学科协作是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需将中医“辨证施护”与专科护理深度融合,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护理决策的精细化升级。
随着本次查房活动的圆满收官,我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多学科协同决策模式,展现中西医结合在眼科急症护理中的独特优势。全力塑造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品质眼科护理服务品牌,为守护群众眼健康、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现代化发展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