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血压稳了!中医5大降压妙招:从穴位按摩到药枕制作,在家轻松调理

日期: 2025-06-23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长期稳定达标的血压可以减少我们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综合内科主治医师李慧娟将为大家推荐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中医调理小妙招,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平稳血压。但需注意:以下方法不可替代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咨询中医专业医生。

一、穴位按摩

1. 太冲穴  

位置: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缓解头晕、头痛。  

方法:每日早晚用拇指按压3-5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2. 曲池穴  

位置: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作用:清热降压,缓解高血压伴随的面红、烦躁。  

方法:拇指按揉或艾灸(虚寒体质适用),每日2次,每次5分钟。

3. 涌泉穴  

位置:足底前1/3凹陷处。  

作用:引火下行,改善失眠、头晕。  

方法:睡前用掌心搓热涌泉穴100次,或温水泡脚后按压。

二、茶饮调理

1. 菊花决明子茶  

配方:菊花、决明子、枸杞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杯。  

适用: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赤、易怒者宜)。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决明子。

2. 山楂荷叶茶  

配方:山楂、荷叶、陈皮

做法:煮水饮用,每周3次。  

适用:痰湿型高血压(肥胖、舌苔厚腻者宜)。

3. 玉米须茶  

配方:玉米须

做法:玉米须洗净煮水10分钟,代茶饮用。  

作用:利尿消肿,辅助降压。

三、足浴方

配方:钩藤、夏枯草、怀牛膝  

做法:药材煎煮20分钟,兑温水至39~40℃左右,泡脚15-20分钟。  

作用:引血下行,清肝止眩,缓解头晕。  

注意:足浴后忌受凉,糖尿病患者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四、中药药枕

配方:桑叶、决明子、夏枯草、鬼针草、凌霄花

做法:桑叶搓碎,夏枯草、鬼针草剪小段,凌霄花干品,决明子保留颗粒,混合放入枕头,枕头内层采用无纺布袋(或细密棉布袋,防漏药材碎屑),外层采用透气棉布(或纱布)缝制的枕套密封。3月更换一次药材。

功效:清肝泻火,活血安神。

注意:孕妇、体质虚寒者、对药材过敏者慎用。

五、日常调理要点

1. 情绪调节  

避免大怒、焦虑,可练习深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4秒、呼气6秒),每日10分钟。

2. 导引运动

练习八段锦(如“左右开弓似射雕”“摇头摆尾去心火”)或太极拳、五禽戏,每周3次,调和气血。

3. 梳头通络

晨起用木梳从额头向后梳头100次,刺激头部经络(如督脉、膀胱经),促进气血循环。

六、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如肝肾阴虚、痰湿内阻等证型用药不同,建议先咨询中医师。  

2. 避免误区:  

❌ 长期依赖单一偏方(如过量喝罗布麻茶可能伤脾胃)。  

❌ 盲目进补(如人参、鹿茸可能升高血压)。  

3. 中西结合:正在服用降压药者,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中药茶饮需与西药间隔1小时以上服用。

温馨提示:中医调理贵在坚持,但若血压波动较大或出现胸闷、头痛加剧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切勿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