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鼓楼·科普】夏至养生全攻略:顺时调养,助您安然度夏

日期: 2025-06-30 来源: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夏至到啦!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全年白天最长的"超长待机日"。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中医认为,此时"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是调养身心、未病先防的关键节点。医院治未病科专家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为您定制这份夏日养生指南,助您健康度夏!

一、饮食养生:清补结合,辨体质而食

夏至时节,自然界阳气达到顶峰,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但同时也容易受到暑热、湿气的侵袭。因此,夏至养生的核心是:养阳、防暑、祛湿。夏至饮食宜清淡,宜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推荐食材:

1.绿豆:清热解毒,煮汤或粥都很适合。  

2.西瓜:生津止渴,但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

3.苦瓜:清热降火,凉拌或清炒都不错。  

4.莲子、薏米:健脾祛湿,可以煮粥或煲汤。

5.生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能温中散寒,帮助身体排湿。

特别注意

1.西瓜、冷饮等寒凉食物易伤脾胃,建议常温食用,糖尿病患者需控量。

2.苦瓜性寒,可焯水后凉拌,搭配姜丝中和寒性。

3.晨起三片姜,姜晚上不宜食用哦!寒湿体质适宜,阴虚火旺者慎用。

二、起居调养:顺时作息,避暑有方

夏至白天长、夜晚短,可按当季时令做"时间管理大师"。

·晚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但最晚不要超过11点入睡。

·午休养心:中午11点到1点是心经当令,小憩15-30分钟,能缓解疲劳,保护心脏。注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尤其是出汗后,容易让寒湿入侵身体。

防暑三忌

豆腐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搭配胡萝卜、黄瓜,清爽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小贴士:豆腐焯水可去除豆腥味,增加韧性,方便卷制。

1.忌出汗后直吹空调(温差>7℃易诱发感冒)

2.忌冷水冲凉(毛孔骤闭不利散热)

3.忌光脚踩地(寒从脚起,建议穿薄袜)

三、运动养生:微汗为度,动静相宜

1.夏至运动宜遵循:“温和、适度”的原则,推荐:

2.清晨或傍晚散步:避开烈日,微微出汗即可。

3.太极拳、八段锦:舒缓柔和,适合夏季养心。

4.游泳:消暑又锻炼全身,但要注意安全。

运动贴士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喝些淡盐水或绿豆汤,避免冷饮刺激肠胃。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

四、情志养生:静心养神,避免烦躁

夏至天气炎热,容易让人心烦气躁。中医讲”心主夏“,养心是关键:

1.静坐冥想:每天花10分钟静坐,调整呼吸,平复情绪。

2.听轻音乐:舒缓的音乐能帮助放松心情。

3.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遇事冷静,保持平和心态。

五、中医特色养生法

1.晒背补阳:早上9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晒后背,补充阳气。

2.泡脚祛湿:晚上用温水泡脚,加入艾叶或生姜,帮助祛湿。

3.穴位按摩:按压内关穴、足三里,缓解疲劳。

顺时而养,健康一夏

夏至是万物繁茂的季节,也是我们调整身心的好时机。这个夏天,让我们以中医智慧为舟,现代医学为楫,在炎炎夏日收获身心的清凉与平衡!如有突发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