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被定为世界干燥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干燥综合征的认知。这一特殊日子的设立,源于全球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群体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风湿免疫科常见病,干燥综合征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3%-0.7%,女性比例占90%以上,尤以40-60岁中年女性为高发人群。
干燥综合征看似只是“小毛病”,但其背后隐藏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带您全面认识这一“隐形杀手”,并了解中医治疗的独特优势。
问
1、世界干燥日:为何我们需要特别关注?
干燥综合征的本质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人体的外分泌腺体,主要侵犯人体的外分泌腺,特别是泪腺和唾液腺。可是,与普通的口干眼干不同,患者的口干程度异常严重,吞咽干性食物时,往往需借助水或流食送服,严重者甚至出现牙齿片状脱离、猖獗齿;患者的眼干,亦是往往需使用眼药水才能缓解。
然而,它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当免疫风暴席卷全身,可能引发从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肺(咳嗽、喘憋等)、肾(夜尿增多等)、肝(胆酶、肝酶升高等)、消化道(反流、纳差、恶心等)、皮肤(干燥、溃疡等)、血液(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等)、内分泌(桥本病、甲亢等),甚至是淋巴瘤。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成为对抗这场“体内旱灾”的关键。
2、精准诊断:破解“干旱”密码的关键
唇腺活检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开展的微创唇腺活检术无需缝合拆线,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术后2小时即可进食,1日后微创伤口即可痊愈。唇腺活检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最新研究表明,唇腺活检组织中生发中心的存在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发生淋巴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增加了7.8倍。
此外,结合患者的症状(如口干、眼干持续时间及程度等)、血液检查(如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抗体检测)以及泪腺、唾液腺功能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涎腺超声等),能够更精准地诊断干燥综合征。
3、中医药治疗:标本兼治的东方智慧
1)中医中药:以“通”为要,解毒通络的东方智慧
面对干燥综合征西医治疗多为经验性、缺乏特效药物的现状,中医药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中医将本病归为“燥痹”范畴,深刻认识到其核心病机在于燥毒内蕴为本,络脉瘀阻为标。
针对这一关键病机,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融合现代对免疫炎性疾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以“通”为治疗核心的法则,对于控制疾病活动、延缓系统损害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所在。
2) 非药物特色疗法:外治妙招缓解干燥之苦
除内服药物外,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还开展了多项非药物特色疗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治疗,包括耳穴压丸、中药药罐、隔物灸、铺灸、中药膏摩、中药塌渍、针灸及针刀等,这些非药物特色疗法安全有效,尤其适合长期使用人工泪液和唾液替代品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中医外治法配合内服中药,多数患者口眼干燥及多系统症状可获显著改善。
小结
干燥综合征虽不可根治,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良好控制病情。当持续性口干、眼干超过三个月,特别是伴有关节痛、皮疹或疲劳等症状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通过唇腺活检、自身抗体检测等精准诊断技术,结合中医辨证内外施治,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那些被干燥困扰的日子终将成为过去,滋润的生活正在回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