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高温“烤”验”盛夏一到,汗水、闷湿、贴膜翘起成了PICC带管患者最怕的“三大刺客”。只要记住下面这份“凉”方,就能把风险压到最低,安心过夏天。
一、把“热”挡在体外——穿衣&活动篇
(一)穿衣顺序口诀
穿:置管侧→健侧 脱:健侧→置管侧(防止衣袖刮蹭导管)
(二)衣选纯棉、袖要宽,颜色浅一点更防晒。
(三)活动“红绿灯”
✅绿灯:洗碗、扫地、散步30–60 min,握拳-旋腕每次10 min,一天多次。
❌红灯:游泳、羽毛球、举哑铃、抱小孩、拖地、扩胸、伸懒腰、甩手、拄拐杖。
二、把“湿”隔在膜外——沐浴篇
(一)只淋浴、不盆浴,10分钟内解决战斗。
(二)护士私藏防水三步法
1.干毛巾包裹穿刺点;
2.保鲜膜缠2–3圈,上下各多出3–5 cm;
3.手臂举高90°,花洒避开冲。
(三)浴后立刻拆除保鲜膜,观察贴膜是否翘起;若松动,当天回院更换。
三、把“菌”拒之门外——日常观察篇
(一)早、晚各一次“镜子3分钟”自查
1.红:穿刺点或上方皮肤发红。
2.肿:臂围比上次增粗>2 cm。
3.热:皮肤发烫或体温>38 ℃。
4.痛:局部跳痛、牵拉痛。
5.渗:有分泌物或贴膜下积汗。
(二)出现任一情况,立即暂停功能锻炼并联系医院。
(三)夏季贴膜更换频率:普通透明敷料每周2次,若大量出汗需提前更换。
四、把“急”变成“稳”——突发状况呼叫清单
(一)紧急情况处理须知:
1.置管侧肢体/颈部突发肿胀、疼痛时立即制动
2.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异常及时就医
3.导管外露部分滑脱>1cm或完全脱出时:
(1)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
(2)避免自行回纳导管;
(3)保留脱出导管段带往医院;
(4)发现导管断裂或输液接头脱落时;
(5)立即折叠固定导管残端;
(6)保持肢体低位避免血液回流。
(二)护理三原则
1.干燥优先原则:淋浴时使用防水套,日常避免浸泡(游泳/泡澡),保持敷贴区域清洁干燥。
2.适度活动准则:每日进行握拳-松拳运动(20次/小时),置管侧手臂可做肩关节旋转运动,避免提重物(>5kg)或突然用力。
(三)异常监测机制:每日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测量上臂围(每周同时间同部位),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变化
(四)智慧护理口诀
导管养护重细节,三查三记保安全;
一查敷料是否固,二查导管有无移;
三查回血是否畅,记活动量限负重;
记测量臂围定,记异常情况速报。
(五)紧急联络方案:发现以下情况请立即联系就近医院PICC维护门诊
1.穿刺点渗液/渗血持续>24小时;
2.导管外露长度增加>1cm;
3.体温>38.5℃且穿刺点红肿;
4.手臂围增加>2cm(与基线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