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这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虽无特效药,但可防可控可治,预防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作为中医“防疫三宝”之一,艾叶自古被用于辟秽除瘴,防蚊驱蚊的功效更被广泛应用与日常生活。今天小鼓带大家解锁这味蕴含了千年智慧的防疫宝藏中药——艾叶。

艾叶防疫:千年智慧VS现代科学
艾叶以其独特的温经散寒、止痛祛湿的功效而闻名。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三经。在《本草纲目》中,艾叶被认为具有多种神奇的药效,包括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等。
中医应用
· 驱寒除湿:针对寒湿入侵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沉重;
· 温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疼痛、麻木;
· 散瘀止痛:缓解气血瘀滞引发的痛症;
· 抗炎抑菌:外用于疮疡湿疹等。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逐步揭示了艾叶功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 挥发油(核心成分) :含桉油精、樟脑、α-松油醇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过敏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艾叶油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释放。
·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 :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活性。
· 多糖:可能参与免疫调节过程。
· 富含铁锌锰钙等微量元素:具补血抗氧化等功效。
“艾”藏中西:构建基孔肯雅热防火墙
艾叶的功能,在应对治疗基孔肯雅热症状中更有着高度契合。
对抗“寒湿痹阻”基孔肯雅热后遗的关节剧痛、肿胀、僵硬,在中医理论中常被归为“痹证”,尤其与“寒湿痹阻经络”高度契合。艾叶的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特性,正对此病机。
缓解炎症与疼痛艾叶挥发油和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缓解神经压迫性疼痛。改善局部循环艾灸或艾叶外用产生的温热效应能显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代谢产物清除,为组织修复创造环境。调节免疫稳态研究提示艾叶成分可能具有免疫调节潜力,或有助于缓解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关节损伤。
鼓楼中医:“艾叶驱蚊组合方案”
1燃烧法:将干艾叶或湿艾叶点燃产生烟雾驱蚊,居家也可使用艾条;
2香囊法:将艾叶与其他驱蚊药材混合装入香囊佩戴或悬挂;配方金银花、艾叶、紫苏叶、丁香、广藿香、薄荷和陈皮(5~10g均可)用法装入布袋,悬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每7天更换一次。
3沐浴法:用艾叶煎水洗澡,既能驱蚊又能防痱子;
4艾枕:用艾叶填充枕头,既助眠又驱蚊;
温馨提示
1.艾草香囊不适合3岁以下婴幼儿直接佩戴,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蚕豆病患者禁用;
2.燃烧艾叶时需防火,保持通风;
3.阴虚血热体质者慎用。

艾叶,这株承载着千年中医智慧的草药,既能以其温煦之力为症状感染患者提供了温和治疗的路径,也为日常驱蚊防蚊防控提供中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