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您和家人的健康,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朋友,以下健康提示请牢记:
1.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多饮用白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盛水容器定期清洗消毒;对临时的饮用井水、缸水、河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
2.防止食品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制作过程中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的蔬果和发霉变质的米面;不吃凉拌菜;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3.保持环境卫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控制病媒生物。强降雨引发洪灾后,应及时处理人和动物尸体,集中清理粪便、垃圾和各类积水,有效清除蚊蝇孳生地。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5.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污水,被雨水浸湿的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洁,特别是双手。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在无流动水时可选用免洗手消毒剂,确保手部卫生。未经清洁的双手不得接触口鼻、揉眼睛。不共用毛巾、脸盆和水杯等个人用品。
6.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抗洪值守人员下水工作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
7.正确处理外伤。强降雨期间,由于地面湿滑、杂物堆积等原因,发生擦伤、割伤或扭伤的风险显著增加。对于有明显出血的伤口,优先给予止血,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直接按压伤口5-10分钟,避免频繁查看。如伤口无明显出血,用流动清水(如瓶装水)冲洗伤口,冲走泥沙等污染物,有条件用碘伏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消毒,预防感染。出现扭伤,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负重,有伤口或肿胀不除外骨折者,需尽快就医诊治。
8.预防夏季中暑。尽量避免在高热、高湿的外环境下活动,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透气、吸汗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出汗过多时,可通过增加各类汤水、食物的摄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合并腹泻时可冲调口服补液盐饮用。随时注意个人身体状态,如有不适,尽快到阴凉处休息或就医。
9.不适及时就医。强降雨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结膜红肿、黄疸、呕吐等症状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遵从医嘱,合理用药,必要时配合进行传染病隔离。
10.保持乐观心态。强降雨引发洪灾后,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