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东方24节气·白露】比穿秋裤更重要!白露养生的“大忌”与“必备”,你做对了吗?

日期: 2025-09-01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一到,空气里的潮气悄悄退了,燥气却偷偷冒头——白天还能假装夏天没走,晚上风一吹就冻得想翻秋裤,喉咙干得像“撒哈拉”,连情绪都跟着燥得慌。别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治医师白霄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白露养生说明书”,揉揉穴位、调调作息,就能帮您把秋燥“拿捏”得明明白白。

一、饮食起居:牢记白露“大忌”,比穿秋裤还重要

白露养生,重点在“藏”——藏阳气、防秋燥,再结合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我们应该这样操作:

1. 穿衣:别嫌麻烦,试试“洋葱式穿搭”

贴身穿着薄T恤,中间套上针织衫,外面再搭配一件薄外套。热了就脱,冷了便加,如此一来,既不会被凉风吹拂,也不会在中午热得汗流浃背。能够随时依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既有助于藏阳,又能防止寒气入侵。

此外,睡觉时切勿“露腰露脚”,谨防“寒气偷袭”。

2. 作息:调整时间,别让阳气“白跑”了。

白露后开始昼短夜长,身体也该“跟着太阳走”。尽量晚上10点半前睡觉,早上6-7点起床,帮身体养足“阳气”的同时也在对抗凉燥。传统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脚为精气之根”,这两个地方很容易被寒气侵袭,所以睡觉时尽量穿长衣裤或盖薄被,护住腰腹。有晨练习惯的朋友则需注意,适当调整晨练时间,做到“日出而练”,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微微出汗即可。

3. 饮食:“润秋燥”,先给脾胃“减减负”

秋天有一项重要活动——“贴秋膘”。不过,我们在“贴秋膘”时需格外留意,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让本就在夏天“超负荷运转”的脾胃不堪重负。不妨先以“清补润燥”为原则,选择如莲子、山药、银耳、梨等食材,待唤醒肠胃功能后再逐步“进补”。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二、自我按摩:3个穴位,作用堪比“涂润唇膏”

1. 按揉“迎香穴”:跟鼻塞、鼻干说拜拜

白露后鼻子最容易“闹脾气”,要么干得像要冒火,要么一吹风就鼻塞。找到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2分钟即可通鼻透气。

2. 推揉“肺俞穴”:给肺“浇点水”

秋燥难解,而中医表示肺怕燥,就像植物怕缺水。这时,长期按揉肺俞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天找家人帮忙用手掌根轻轻推揉,或者睡前靠在沙发扶手上“蹭一蹭”,每次2分钟,不仅感觉喉咙里的“火气”降下去了,连情绪都仿佛得到了滋润。

3. 按“太渊穴”:护肺还能稳情绪

秋天容易“emo”?太渊穴是肺经的“大管家”,用拇指按揉,微微有酸胀感即可,左右每次各1分钟,润肺细无声。

白露是秋天的“温柔提醒”,我们要根据时节做出相应的调整,每天规律作息,加减衣物,调整饮食,再按按穴位,把秋燥挡在门外,好好享受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