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糖尿病防控秘籍——跟着中西医结合,轻松管理血糖健康!

日期: 2025-09-01 来源: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糖尿病是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最常见的一类高血糖代谢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近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迫在眉睫。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方面的异常,因为胰岛素的分泌出现了绝对或相对不足,同时也会导致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简单来讲,就是人体对糖类物质的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从而使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人体无法有效地吸收,从而引发一种病症。

1. 糖尿病的诱因有哪些?

1.1遗传因素

遗传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夫妻双方都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中超过半数也会患有糖尿病。如果父母都是带因子者,他们的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相对较高,远远超过正常的孩子。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也有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会导致其发生。

1.2生理因素

糖尿病是由生理原因所致,病人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工作过于劳累,身体各项机能受到了损伤,或者是先天性的原因,这些都会影响到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的功能,会让胰脏的功能出现衰竭,同时还会出现胰岛素的缺乏,这就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1.3过于肥胖

过度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肥胖者体内胰岛素增多,从而使其能够与其自身的葡萄糖结合,而这类人群中,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这也是为什么肥胖者更易得糖尿病。

1.4自身免疫功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柯萨B4型病毒的感染,引起机体炎症和 B细胞的损伤,进而引发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胰岛在病毒和抗体的双重刺激下,会造成更多的损伤,进而降低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引起以 I型糖尿病为代表的糖尿病。淋巴细胞在胰岛内大量侵袭, B细胞受损,血液中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胰岛 B细胞的抗体,进一步证明了自身免疫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

1.5生活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卫生保健意识却很薄弱,餐中肥甘厚味,出行都是以汽车为交通工具,再加上热量的过量摄取,锻炼的严重缺乏,以及生活节奏、工作紧张和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或者加剧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孕妇患有糖尿病,如果孕妇在24-28周内出现了血糖升高的情况,那么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2.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近代的一种疾病,但实际上,它的研究由来已久,距今2000余年,始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依据其喜饮好渴的临床特征,首次将其命名为“消渴”,又分“消瘅”“肺消”。消渴病即指消食,善饥多饮,非常形象、简明地总结出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候。《黄帝内经》亦阐明其发病与饮食、情绪、生活习惯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至今仍是临床上应用的关键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内容,并根据现代人的生活实践,来解释一下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病人都会听到“阴虚”两个字,但对“阴虚”到底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在传统医学中,根据阳、阴两种不同的物质类型。中阳者,势也,阴者,水也,蓄能也。内热伤阴,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3.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有哪些?

3.1综合治疗优势

中西医对糖尿病有不同的认识,传统医学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气血调养,而西医侧重于对疾病的直接干预。将中医与西医相融合,能充分发挥两大医疗系统各自的优点,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其疗效的目的。

3.2个性化治疗

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可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中医是依据病人的身体特征、疾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而西医则是借助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病情,从而为临床上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保障,达到更精确、更高效的治疗目的。

3.3治疗思路互补

传统医学注重病人的整体均衡,运用中药和针灸等方法调节人体内部的微生态环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西药是对人体的葡萄糖进行直接的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能实现不同治疗理念的相互补充,从而达到整体疗效的目的。

3.4副作用减少

中医疗法一般比较温和,副作用也比较少,可以降低西医的副作用。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既能降低西医的用量,又能增强疗效,尽可能地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3.5疗效持久

中医的养生之道在于通过调整身体的各个方面来提高身体的整体状态,从而让身体的自我调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能延长药效,降低复发率。

4.中医治疗糖尿病好处众多,有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中西医治疗?

4.1糖尿病前期

对于这一类患者,通过严格的膳食控制和运动疗法,配合中医的综合调理,可以达到对血糖、血脂的有效干预,从而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

4.2 轻中度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膳食及体育锻炼,配合中药进行调理,即可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

4.3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经综合治疗后,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但还会出现其他症状,这种情况下,西医也找不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此,可以通过益气养阴、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进行治疗。

4.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医治疗糖尿病虽然效果显著,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的病人会加大药物用量,让自己的血糖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中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可以逐步降低西药的用量,帮助病人保持正常、稳定的血糖。

4.5预防早期慢性并发症

经相关研究发现,西药加上中药治疗,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对肾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避免糖尿病的持续进展。

5.中西医结合防控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

5.1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调理,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治疗时要注意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苦瓜、黄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均衡膳食,调节脾胃功能。在西医中,要注意对饭后的血糖进行管理,注意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尽量选用低 GI食品,不要过量摄取糖分。在医师指导下,要注意适量的食物摄入。

5.2运动指导

中医认为,适当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的内部平衡。不仅如此,适度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调节机体机能,增加人体阳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目的。西方医学着重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一周最少要做150分钟的有氧锻炼,比如步行,游泳等等。

5.3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主要以中草药为主,常见如苦瓜、黄芪等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滋阴清热的功效。中医对糖尿病的防治要根据病人的个体特征进行个体化用药。临床上常用西药有两种,一种是口服的,另一种是胰岛素注射。2型糖尿病常用的是口服药物,有助于降血糖;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使用胰岛素进行调整。

5.4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对控制糖尿病非常关键。中医提倡通过舌诊和脉诊,来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从而适时地改变用药方式。在临床上,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5.5心理调节

糖尿病病人经常面对心理上的紧张,所以心理调节就显得特别关键。中医理论上讲,要想恢复健康,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和中医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要让病人积极地对待自己的病情,不要过于紧张、压抑,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6中医特色治疗技术

针灸能够通过对某些穴位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活性,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通过对特定穴位或经络进行按摩,还能加速人体的气血流通,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糖尿病病人的恢复;对于由糖尿病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变等疾病,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功效的中药外敷。

5.7其他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要进行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并且要定时监控自己的血压和血糖。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以防止其出现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适当调节:对于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使其血糖保持在一个正常水平。对处于糖尿病初期的群体进行早期干预:在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情况下,要保持良好的身体检查习惯,每年检查一次,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另外,40多岁的人群,要定期复查一下空腹血糖。

小结: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平时生活中,建议大家应做好身体护理,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而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