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CMR)是一种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心脏结构和功能详细图像的先进检查技术。它如同一个“超级摄像机”,能够从任意角度拍摄心脏的精细画面,展示我们心脏的各个腔室、心肌组织、瓣膜活动以及周围大血管的情况。与传统CT或X光检查不同,CMR不依赖电离辐射,这使得它在安全性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放射科的主管技师韩伟宏和副主任医师华海琴,把心脏磁共振查,禁忌和注意事项一次说清
检查过程中,您会躺在一个类似管道的设备中,这个设备会产生强大的磁场。磁场强度通常是地球磁场的2~6万倍(常见为1.5或3.0特斯拉)。当无线电波脉冲作用于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时,会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捕获后,通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转化为高分辨率的心脏图像。整个过程通常需要20-60分钟,具体取决于检查的复杂程度。
心脏磁共振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多维信息: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肌组织特性。对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脏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它已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侦察兵”。然而,正是这种依赖强大磁场的技术特性,也带来了特定的安全考量和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严禁检查的情况
某些情况下,接受心脏磁共振检查可能带来致命风险,以下属于绝对禁忌范畴,必须严格避免:
1.装有心脏电子设备患者: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式心电监护仪(ICM)等。磁场可能导致这些设备完全失灵、程序错误重置或异常放电。最危险的是,设备中的导线可能在磁场中产生热量,导致心肌灼伤。即使是最新型的“MRI兼容型”起搏器,也必须由专业团队进行特殊编程后才能检查,普通型号绝对禁止。
2.眼内或重要部位存在磁性金属异物患者:尤其是眼球内的金属碎片(常见于五金工人、焊工等职业),在强磁场下可能发生移动,造成眼内组织撕裂导致失明。同样,颅内动脉瘤夹如果是磁性材质(如早年的铁磁性合金),在磁场中移位可能导致致命性出血。
3.危重或生命体征不稳患者: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持续出血、意识不清或需要生命支持设备的患者。检查时间长(通常30-60分钟),紧急情况下难以迅速施救,且多数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无法进入检查室。这类患者应优先选择其他快速检查方式。
4.高热患者(体温>38.5℃):MRI的射频能量会在体内产生热效应,犹如一台“微波炉”。正常体温者可调节这种温度升高,但高热患者散热能力受损,可能进一步推高体温导致器官损伤。必须待体温控制后再考虑检查。
这些情况如同“红色警报”,患者及家属必须如实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切不可隐瞒。医务人员在检查前也会反复核对禁忌情况,确保安全第一。
相对禁忌症:谨慎评估的情况
某些情况下,心脏磁共振检查并非完全禁止,但需要医生权衡利弊并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1.体内金属植入物:种类繁多,安全性各异:
骨科植入物:人工关节、钢板、钢钉等(不锈钢或钛合金)。钛合金通常无磁性,安全性高;不锈钢可能有弱磁性,但术后6-8周已被组织固定,一般安全。主要问题是可能产生图像伪影或局部发热。
心脏血管植入物:冠状动脉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封堵器等。现代产品多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如镍钛合金)。术后等待6周(待新生内膜完全覆盖)后检查更安全。
牙科植入物:种植牙、固定假牙等。一般安全,但可能影响附近区域的图像质量(如颈动脉成像)。
宫内节育器:通常无风险,但可能干扰盆腔成像。
2.肾功能不全患者:特指需使用钆对比剂的检查。钆对比剂可能引发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表现为皮肤增厚硬化、关节僵硬甚至内脏纤维化。风险主要针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73m²的患者,尤其是透析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应充分水化;严重者需避免增强检查或选择其他影像学方法。
3.孕妇:怀孕前3个月是胎儿器官发育关键期,除非救命所需,否则应避免CMR。妊娠中晚期相对安全(特别是1.5T以下设备),但仍需谨慎。增强检查使用的钆对比剂可透过胎盘,对胎儿风险不明,孕期禁用。
4.幽闭恐惧症患者:约5%的人群存在此问题,在狭小封闭空间内会引发严重焦虑、呼吸困难和惊恐发作。可采取以下措施:开放式MRI设备、家属陪同、心理疏导或适当镇静。
5.无法配合保持静止的患者:包括婴幼儿、意识障碍或严重疼痛者。身体移动会导致图像模糊。解决方案包括:儿童深度镇静(常用口服水合氯醛)、成人止痛处理或重新安排检查。
6.纹身或永久性化妆者:特别是旧式纹身颜料含金属成分(如氧化铁),可能在磁场中发热导致皮肤灼伤。检查中可让患者随时报告不适。
7.哺乳期妇女:钆对比剂可分泌至乳汁,虽吸收率极低,为保险起见,建议增强检查后暂停哺乳24小时,期间可使用预先储存的母乳。
对于这些相对禁忌情况,医生会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可能的风险。特别复杂的病例(如非兼容性起搏器但急需CMR诊断)应在具备专业团队的医疗中心进行。
检查前准备:安全的基础
充分的准备是确保检查安全顺利的关键环节,通常从预约时就开始了:
1.病史沟通与资料准备:预约时需详细告知医生您的健康状况,特别是:
所有手术史(尤其是心脏、脑部和骨科手术)
体内金属物详情(类型、材质、植入时间及说明书)
药物过敏史(特别是碘剂或钆剂过敏)
肾功能指标(近期肌酐、eGFR值)
怀孕可能性
同时携带既往心脏检查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冠脉造影、既往MRI/CT片等),这些资料如同“地图”,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定位问题。
物品准备:进入检查室前需彻底清除所有金属物品:
服饰类:更换专用检查服,去除内衣(尤其带钢圈文胸)、腰带、金属纽扣衣物
首饰类:项链、耳环、手镯、戒指、发卡、假发
日常用品:手机、手表、助听器、假牙、眼镜、钥匙、硬币
医疗物品:胰岛素泵、止痛贴(含金属层)、膏药贴
磁场的威力超乎想象——一台普通轮椅在3T磁场下可如炮弹般飞向机器!当然,信用卡、U盘等磁卡也会被消磁。
身体准备:
饮食调整:普通CMR无需空腹,但腹部心脏检查需禁食4小时以减少肠蠕动干扰。盆腔检查需适当憋尿(检查前30分钟饮水500ml)。
药物使用:常规药物(降压药等)可按时服用,但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者如需增强检查,应咨询医生调整剂量(钆剂与二甲双胍合用增加酸中毒风险)
心理准备:了解检查流程可减轻焦虑。CMR设备运行时会发出多种噪音(敲击声、蜂鸣声等),强度可达82分贝以上,类似电钻施工。提供专用耳塞或耳机,部分中心可播放舒缓音乐。
若计划使用镇静剂(儿童或幽闭恐惧症患者),需提前安排陪同人员接送,因为镇静后不宜自行驾车回家。对于增强扫描,护士会提前在您手臂置入留置针,用于注射钆对比剂。这种针较普通输液针粗,确保高压注射时安全。
检查过程注意事项
进入检查室后,您将看到类似“太空舱”的大型设备。技术员会帮助您平躺在检查床上,连接必要的监测设备(如心电门控电极),并为您的胸部放置专用线圈。这是CMR特有的心电门控技术——利用您的心电信号精准控制图像采集时机,冻结心脏跳动带来的运动模糊。
检查过程中需注意:
体位配合:仰卧于检查床,双手可置于身体两侧或头上方(依设备要求)。保持绝对静止至关重要,即使轻微咳嗽或吞咽动作也会导致图像模糊。腹部检查需按指令屏气(通常10-20秒/次)。
设备噪音应对:扫描序列启动后,设备会发出各种声响(如“咚咚”、“嘀嘀”等),属正常现象。佩戴的耳塞可有效降噪。若感到不适,可通过手持报警球或对讲系统立即通知操作人员。
增强检查反应观察:若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钆对比剂时手臂短暂冰凉感属正常现象。少数人可能出现口中有金属味、恶心或皮肤瘙痒。若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或胸痛等严重过敏反应症状(罕见,<0.1%),需立即告知。
幽闭恐惧症应对:如感到恐慌,可尝试以下技巧:
闭眼深呼吸(避免看到狭窄空间)
想象放松场景(海滩、森林等)
家属肢体接触(如允许家属陪同,可触摸患者脚部提供安全感)
时间管理:常规CMR约20-30分钟,复杂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评估)可能需60分钟以上。保持耐心配合,确保图像质量一次成功,避免重复扫描延长检查时间。
检查后注意事项
检查结束并非安全管理的终点,尤其是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
普通检查:无特殊限制,更衣后即可离开。如使用镇静剂,需在观察区清醒后由家属陪同离院,24小时内避免驾车或精细工作。
增强检查:需在检查室观察30分钟,以防迟发过敏反应(虽罕见,但可能发生)。钆对比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24小时内应多饮水(>2000ml)加速排泄。肾功能正常者,钆剂99%在24小时内排出。
哺乳期妇女:如行增强检查,建议暂停哺乳24小时。期间可定时挤出乳汁丢弃,维持泌乳量。预先储存的母乳可正常使用。
报告获取:急诊患者通常2小时内可获取初步报告,常规检查需12-24小时出具正式报告。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位专家会诊,延迟1-2天。请携带报告咨询开单医生,勿自行解读——影像学表现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心脏磁共振成像作为现代心脏影像学的“金标准”,为无数患者提供了精准诊断。随着技术进步,如新型宽孔径设备(减轻幽闭感)、人工智能辅助扫描(缩短时间)及更多MRI兼容植入物的开发,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项无辐射检查。
安全的核心在于医患间的坦诚沟通与默契配合。当您充分了解这些禁忌与注意事项,就能以更从容的心态迎接检查,让这台“超级心脏摄像机”发挥最大价值,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