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秋日皮肤总“闹脾气”?教你远离荨麻疹、皮炎困扰

日期: 2025-09-15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

入秋后,天气转凉、空气变干,不少人的皮肤开始“不对劲”——突然冒出风团疙瘩、越抓越痒,或是皮肤发红脱屑、一碰就疼。其实,这很可能是秋季高发的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在“搞事”。想要安稳度过秋天,做好这几点防护很关键。

先说说为啥秋天皮肤病容易找上门。一方面,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皮肤血管收缩频繁,屏障功能变弱,容易受刺激;另一方面,秋季花粉(如豚草、蒿属花粉)、尘螨(换季被褥中增多)、霉菌孢子(潮湿角落滋生)等过敏原活跃,加上皮肤干燥缺水,就容易引发过敏反应。

一、防荨麻疹:别让“风团”突然找上门

荨麻疹最典型的就是突然出现的红色风团,痒得让人忍不住抓,抓完还可能变大、扩散,甚至伴随胸闷憋气、腹痛。预防要抓好“避过敏原+护屏障”:

躲开花粉“重灾区”:如果对花粉过敏,尽量少去郊外、公园等植物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穿长袖,回家后及时换衣服、洗澡,减少花粉残留。

警惕“隐形过敏原”:过敏体质者要谨慎食用海鲜、芒果、坚果等易过敏食物;新换的秋装、被褥要洗晒后再用,避免尘螨刺激;家里少放毛绒玩具、地毯,定期用除螨仪清洁。

别让皮肤“受凉”:冷风、冷水也可能诱发“寒冷性荨麻疹”,洗手洗脸用温水,出门注意脖子、手腕等暴露部位保暖,避免突然接触凉物。

二、防过敏性皮炎:做好“保湿+避刺激”

过敏性皮炎常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脱屑,甚至起小疹子,多发作在脸、脖子、手臂等暴露部位。关键要减少皮肤刺激,做好保湿:

温和清洁,别“过度洗澡”:秋天洗澡别用太热的水(37℃左右最好),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少用肥皂、强力去角质产品,洗完后立刻涂身体乳,锁住水分。

选对护肤品,拒绝“猛药”:换成温和的保湿型水乳,避免含酒精、香精、果酸的产品;如果皮肤敏感,可先在耳后试用新护肤品,无不适再用。

减少外界“物理刺激”:穿纯棉、宽松的衣服,避免化纤、羊毛材质直接接触皮肤。

三、虫咬皮炎:秋季蚊虫“最后的疯狂”

很多人以为夏天蚊虫多,其实秋季蚊虫(如蠓、跳蚤)仍活跃,且皮肤在干燥状态下抵抗力变弱,被叮咬后更容易引发虫咬皮炎。表现为叮咬处出现红色小丘疹,顶端可能有小水疱,瘙痒明显,抓挠后容易继发感染,留下色素沉着。

四、出现不适别“硬扛”,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人皮肤痒了就抓,或是自己买药膏涂,反而加重症状。记住这两点:

别抓!别乱用药!: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可能引发感染;激素类药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擅自长期用可能导致感染加重、皮肤变薄、色素沉着。

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如果皮肤不适超过3天没缓解,或出现大面积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一定要去皮肤科就诊,查清楚过敏原,针对性治疗。

秋天虽易让皮肤“闹脾气”,但只要做好防护、细心护理,就能减少过敏烦恼。让皮肤保持水润健康,才能好好享受秋日的惬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