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老不好,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烦心事。尤其是咳嗽持续一个月以上,晚上咳得特别厉害,更让全家操心。这篇科普文章将帮助您了解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和护理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 什么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有哪些?
医学上通常把持续超过4周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去医院拍胸片,往往也看不出大问题,可能只是肺纹理多了些[1]。这种咳嗽拖得久、容易反复,不仅影响孩子睡眠和学习,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引起孩子长期咳嗽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唯一或主要症状,尤其容易在夜间、凌晨或活动后加重。
· 鼻部问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常常由鼻炎、鼻窦炎等引起,产生的鼻涕倒流到喉咙,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孩子可能总在清嗓子、咳嗽。
· 感染后咳嗽: 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好后,气道黏膜损伤和高反应性还需要时间修复,这段时间就会表现为迁延不愈的咳嗽。
· 胃食管反流: 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反流上来,刺激患儿的咽喉或气管,也会引发反射性咳嗽,尤其发生在患儿平躺后。
· 其他原因: 如异物吸入(需要特别警惕,常见于婴幼儿),这是需要紧急排查的病因之一。
治疗的关键是找到原因。原因明确后,医生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炎、抗过敏等)。如果原因一时难以明确,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经验先进行诊断性治疗和密切观察。
二、 为什么孩子晚上咳嗽会更严重?
这可以从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两个角度来理解:
· 现代医学角度看:
1. 体位改变: 孩子躺下后,鼻腔里的分泌物更容易倒流到咽喉,从而刺激引发咳嗽。
2. 生理变化: 晚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患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管腔变窄,反应性增加,气道变得更敏感,更容易咳嗽。
3. 环境因素: 卧室里的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浓度可能较高,或者干燥的空气,都可能成为夜间咳嗽的“触发器”。
4. 胃食管反流:平躺后更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引发患儿咳嗽。
· 中医角度看: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到“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 。人体自身的阳气会随着自然界的昼夜更替而变化。白天阳气足,能压制住病邪,所以有些孩子白天精神好些,咳嗽也轻;到了晚上,阳气内收,身体抵抗力相对变弱,病邪就变得“嚣张”起来,所以咳嗽在夜间往往会加重。
三、 咳嗽一定是肺出问题了吗?
咳嗽虽然主要病位在肺,但病根不一定全在“肺”。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咳论篇》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对孩子来说,以下脏腑失调引起咳嗽尤为常见:
· 脾胃功能弱(脾虚):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本就偏弱。如果饮食不当,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就容易生痰。痰储存在肺里,肺气不宣,就会咳嗽。这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内火大(肝火): 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生内热。如果情绪不佳或饮食过热,可能导致肝火过旺,火气上冲到肺脏,灼伤肺津,导致肺气上逆引发咳嗽。
所以,治疗咳嗽不能只盯着肺,而要辨证求因,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而非单纯治肺。
四、 避开这些常见护理误区
1. 咳嗽反复,随意加用抗生素
o 抗生素的作用是什么?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是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而多数慢性咳嗽是过敏、哮喘、病毒或胃食管反流等引起的,用抗生素效果甚微。
o 有什么危害? 抗生素是对付细菌的 “精准导弹”,而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会杀死肠道里的有益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更严重的是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后真遇到细菌感染时,可能就无药可用了。
o 正确做法: 先看医生,明确咳嗽原因,再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以及用什么抗生素。
2. 随意给孩子吃成人止咳药
o 成人止咳药成分复杂 成人止咳药成分很复杂,里面可能含有多种止咳化痰、解热镇痛、抗过敏、收缩血管的药物成分。儿童生理、病理方面与成人有很大不同,肝肾发育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还不够,极易给孩子娇嫩的身体造成损害,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简单地掰开药片也无法准确计算儿童的安全剂量。
o 正确做法: 一定要选择儿童专用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年龄、体重来计算剂量,或遵医嘱服用。
3. 咳得少就不用看医生
o 咳得少病情就不严重吗?如果咳嗽断断续续,但总时间超过4周,就属于慢性咳嗽,背后可能隐藏着需要处理的原因。一直拖着不进行诊治,可能会让病菌深入肺部,加重病情。
o 正确做法: 一旦咳嗽超过一个月,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查明原因,而不是在家“硬扛”。
4. 不要频繁更换医生或药物
o 咳嗽治不好总要换医生和药物吗?治疗慢性咳嗽需要一个过程,起效往往需要1-2周甚至更久。频繁换药或换医生,刚用的药还没起效就停了,不利于观察疗效,反而会延长病程,增加孩子负担。
o 正确做法: 信任医生,给予治疗方案足够的时间,并按时复诊,让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在面对疾病时更加从容和理性。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的呵护下,畅通呼吸,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明溪,吴力群,王紫薇,等.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指南[J/OL].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7): 722-732[2024-07-27].
[2]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