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宫颈癌筛查误区,这几件事你知道么?

日期: 2025-10-17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

说到宫颈癌筛查,很多人心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我还年轻,有必要查吗?""我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一劳永逸了?""结果不正常,是不是就等于得了癌症?"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性说清楚这些常见的误区,让你真正了解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误区一:我还年轻,身体也没不舒服,不用做筛查。

这是最大的误区之一!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年轻化。

更关键的是,宫颈癌早期甚至中期都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同房后出血等问题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和代价都会大很多。

建议:有性生活后1-2年即可筛查。

误区二:我已经接种了HPV疫苗,就永远不会得宫颈癌了,筛查可做可不做。

HPV疫苗是"疫苗",不是"保险"。目前的疫苗只能预防几种高危型HPV病毒,而导致宫颈癌的高危亚型有十几种。

而且,如果在接种前就已经感染了某种HPV亚型,疫苗是无法将其清除的。

建议:无论是否接种过HPV疫苗,都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误区三:筛查结果不正常,就等于得了宫颈癌,天塌下来了。

别慌!筛查结果异常不等于癌症。TCT或HPV检测异常,只是一个"信号",提示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

很多轻度的宫颈细胞异常,在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甚至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建议:如果筛查结果异常,请务必遵从医嘱,进行阴道镜检查或病理活检等下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误区四:做过一次筛查没问题,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筛查需要"持之以恒"。HPV病毒感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次筛查没问题,不代表以后不会感染。

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也需要时间,定期筛查才能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问题。

高危人群: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这类人群建议提前开始筛查,缩短筛查时间,甚至每年进行筛查。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健康无小事,预防是关键。希望这篇科普能帮你扫清认知上的障碍,重视并积极参与宫颈癌筛查,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