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文化科普

【健康科普】放下焦虑,安稳度过更年期

日期: 2025-10-20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生理阶段,医学上称之为“围绝经期”。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卵巢功能从旺盛走向衰退,直至完全终止的过渡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里的“七七”,指的正是更年期阶段;而中医所说的“天癸”(类似现代医学的性激素)枯竭,是更年期的根本原因。

读懂更年期身体信号

月经改变: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或减少、最终停闭。

血管舒缩症状:潮热、盗汗,这是典型的症状。中医认为是“阴虚内热,虚火上炎”所致。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焦虑抑郁、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多与“心肝火旺”或“肝郁气滞”有关。

心血管与泌尿不适:出现心悸、胸闷、假性心绞痛,或阴道干涩、尿频、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症状(中医称“阴痒”“带下病”),前者与“心主血脉”失调相关,后者多因“肝肾阴虚、津液不足”。

长期健康提醒:雌激素下降加速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中医属“肾主骨”功能减退),也可能让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需提前关注。

辨证施治,平衡身心

中医将更年期综合征称为“经断前后诸证”,治疗注重整体调节、平衡阴阳,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肝肾阴虚型(最常见)

表现:潮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便秘、五心烦热。

治则: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2. 心肾不交型

表现:心悸失眠、心烦不安、多梦易惊、头晕耳鸣。

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3. 肝郁气滞型

表现: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喜叹息。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健脾。

4. 脾肾两虚型

表现: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纳差便溏、面浮肢肿。

治则:温补脾肾。

生活调摄:三分治,七分养

情志调畅:正视更年期,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有助于平心静气。

饮食有节:

滋阴食物:银耳、百合、黑芝麻、豆浆、豆制品、鸭肉、梨等。

安神食物:小米、莲子、酸枣仁、龙眼肉。

补钙食物:牛奶、深绿色蔬菜、小鱼干。

忌食:辛辣刺激、煎炸烧烤、咖啡、浓茶等助热伤阴之物。

起居有常: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

适度运动:坚持日晒和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舞,有助于改善情绪、强化骨骼、控制体重。

‌更年期是女性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它不是青春的终结,而是人生新篇章的开始。希望女性朋友通过科学认识和正确调理,从容、优雅、健康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迎接更加精彩的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