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电话,是连接生命与希望的绿色通道,但错误的拨打方式,可能延误救援的黄金时间。掌握正确的拨打技巧,关键时刻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今天,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锦华,与大家聊一聊救命电话——120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拨打前保持冷静,快速观察
拨打120前的1分钟准备,能让救援更高效。
(一)明确地点
精准到“XX路XX小区X号楼X单元X室”“XX商场X楼X店铺门口”,若在野外,可提及附近标志性建筑(如“XX大桥北侧50米路边”)。
(二)判断病情
简单描述主要症状,如“突发胸痛、无法呼吸”“车祸后昏迷、出血不止”“老人突然倒地、叫不醒”,避免冗长描述无关细节。
(三)准备物品
让身边人同步准备患者身份证、医保卡、常用药品清单,以及现金或有支付功能的手机(方便办理手续),平常可以提前申领电子医保卡,以备不时之需。
二、通话中说清3件事,不挂电话
接通120后,语言要简洁准确,重点说清以下内容,且不要主动挂断电话,等待调度员确认信息。
(一)位置信息
清晰报出具体地址,若不确定,可询问调度员是否能通过手机定位辅助(部分地区支持)。
(二)患者情况
说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最危急的症状(如“30岁男性,突然抽搐,已经持续2分钟”“70岁女性,摔倒后不能动,说不出话”)。
(三)联系方式
留下1-2个畅通的手机号,确保救援人员到达前能随时联系,若在陌生环境,可告知“电话保持畅通,随时能接”。
同时,要认真听从调度员的指导。很多时候,调度员会在电话中教你基础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方法),这几分钟的操作可能比等待救护车更关键。
三、挂断后做好2件事,迎接救援
挂掉电话不代表结束,这两步能缩短救援时间。
(一)提前接应
让家人或朋友到小区门口、路口等明显位置等候,看到救护车后立即引导至患者身边,尤其在老旧小区、复杂商圈,避免救援人员找不到具体位置。
(二)维持现场
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如马路中间、漏电区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轻轻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若患者呕吐,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但不要随意搬动骨折、疑似脑出血的患者(如头部受伤后昏迷),以免加重病情。
四、这些误区千万别踩坑
误区1:先送医院,120太慢
自行送医可能因路况、缺乏急救设备延误治疗,尤其是心梗、中风等急症,救护车会配备除颤仪、急救药品能在路上随时进行抢救,目前在北京地区,通过增加调度坐席、优化流程等措施,已确保急救电话能及时接通,急救派车率提升至99.9%。
误区2:怕麻烦,小事不打120
胸痛、突发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抽搐、外伤大出血等,都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不要因“觉得能扛”“怕花冤枉钱”耽误时间。
误区3:电话里说不清楚,等救护车到了再说
模糊的信息会让救援人员“跑错路”,哪怕只用10秒说清地址和症状,也能为生命争取机会。
120急救电话,打的是速度,更是精准。记住这些技巧,既能让救援更高效,也能让每一次求助都成为有效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