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中药学服务基地挂牌
9月19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颜正华名医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承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学术经验研讨暨临床中药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东方医院等12家“国医大师”颜正华临床中药学服务基地正式挂牌。
开幕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主持。徐安龙校长在讲话中号召大家学习颜老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优良的医德医风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品质,指出系统整理、发掘中医学术流派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程化药学服务理念”日益被认可和推广的形势下,临床中药学必将在中医药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宣布正式启动颜正华临床中药学服务基地建设,建立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创建、奠基成立的国家重点临床中药学学科理论,与医院临床中药服务结合,形成“工作室学科理论-医院技能实践-建立工作标准”的工作室建设服务新模式。组织编写《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系列口袋书,用于指导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北京传承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点的传承向面的传承转变;二是从学术传承向服务传承转变;三是从项目组织向法人组织转变。“服务基地设有退出机制,对于上述12家服务基地,要将服务落到百姓能享受到的实处,否则将被摘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指出,国医大师是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认真继承颜老等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是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临床中医药学是在国医大师颜正华的理论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应该全面正确认识中药和中医的关系,做好协同发展。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主持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高峰论坛,谷晓红副校长做题为《临床中药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从临床中药学的历史渊源、学科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院校教育着力培养“素质好、能力强、潜质高、视野宽”的应用型、复合型临床中药学人才。颜正华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张冰教授做题为《学习·传承·发扬》专题报告,指出要不断挖掘颜老临床经验,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发扬临床中药学服务理念,创新建设颜正华临床中药学科服务基地,推动中药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剂科王丽霞主任、宣武医院药剂科林晓兰副主任、东直门医院药学部曹俊岭主任围绕基地建设分别做临床中药服务与人才需求、中药师参与临床实践模式的探讨以及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报告。大会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专家点评,共同推动临床中药学服务的开展。
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禹震,著名中医大家石国璧、庞俊忠、翁维健及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的家人、学生、弟子代表,全国部分中医医院的院长、科主任和专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批中药骨干人才、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代表、各名医工作室站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