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时45分,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此刻,医护人员已做好抢救准备,气管插管已到位,呼吸机、抢救车全部处于备用状态……近日,一场抢救重症肺炎伴急性喉头水肿患者的“战斗”在广外医院重症医学科打响。
声门横着“一堵墙”!
患者面色紫绀、呼吸极度困难。经诊断,这是一名重症肺炎伴喉头水肿困难插管的患者。
喉头水肿这种疾病发作进展迅速,非常凶险,若抢救不及时,短时间内患者就会窒息死亡。要解决窒息问题,得先紧急插管,开放气道,让患者“喘上气”,但这第一关就遇到了大麻烦:平时只需十几秒即可完成的插管操作却怎么也实现不了。原来,患者重度感染致急性喉头水肿,会厌部组织严重移位变形,堵得严严实实,可视喉镜下看到的声门就是“一堵墙”,细小的气管插管无路可走。这道“墙”,无疑对患者是一堵“生死墙”……
危急时刻,多学科抢救机制迅速启动。重症医学科负责人焦红翠、普外科主任张宇、麻醉科医生杨伟强等8名医护人员组成抢救团队,分秒必争的抢救之路立即开启。
与死神的“争夺赛”!
此时,病人已达窒息状态,血氧饱和度监测不出数据,简易呼吸器辅助加压给氧、效果无法改善。患者随即出现呼吸停止,心率迅速升高到180次,又急转下降到36次/分……医护人员紧急给予心脏复苏、使用抢救药物,提升心率。
危急之际,麻醉师杨伟强紧急给予喉罩置入,接有创呼吸机后患者有了一丝丝的呼吸通路,为下一步“气管切开术”赢得了几分钟宝贵的时间。但手术急,风险大,病人处于濒死状态,微弱的呼吸通路下,手术无异于刀尖上跳舞,成功率能占几成?面对这道艰难的选择题,普外科主任张宇没有犹豫,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没有放弃。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负责注射抢救药品,提升心率、血压,普外科主任张宇、医生丁磊迅速实施手术。开皮、摸气管、一刀下去,放置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呼吸机100%氧浓度,患者人工气道成功开放。从穿刺到气管切开,手术过程仅仅10分钟。
15时55分,患者血氧从无逐步回升,近30分钟后慢慢升至90%。所有现场医护人员在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争夺赛后都激动不已。
第一关成功了,但患者因为窒息缺氧陷入了重度昏迷:患者能醒吗?如此严重的感染,患者是否能闯过接下来的这一关?
面对难题,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治疗护理,2天后患者肢体出现屈曲反应,意识逐步恢复。“每一秒都是希望,我们绝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看到患者逐渐变好的状态,护士长王敏延长舒了一口气。
“这场抢救是技术与协作的双重胜利。”焦红翠说,喉头水肿合并困难气道死亡率高,多学科无缝衔接及精准操作是关键。目前,患者已转入了重症康复治疗。这个案例也是医院应对急危重症的多学科救治能力的又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