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由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和王京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主办的“京西名中医经验传承学术学习班”成功召开。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会议依托王京奇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采用线下线上同步的模式,线下会场有60余名学员到场学习,线上平台汇聚了来自河北、贵州、四川、福建、新疆等15个省市的567名参会者,会议全程收获点赞超1万次,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王京奇“3+3”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2022年成功申报国家级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立项,此次学习班旨在进一步促进老中医学术交流,传承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
会议伊始,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院长高鹏发表开幕致辞。他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本次学术交流会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多元的平台,促进中医药领域同仁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同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随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胡亚娟发表讲话。她指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对王京奇名老中医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期望学员们能够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汲取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努力做好名老中医经验的优秀传承者和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共同谱写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开幕式最后,北京市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科长吕小娟发表讲话。她强调了此次会议作为本年度“京西医者大讲堂”系列培训的首次学术活动,在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医的机会,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中医,为基层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张焱首先开讲,题目为《脾胃病诊疗心悟》。她强调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生化之源,在人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庞秀花随后授课,题目为《柴胡疏肝散临证应用》。她分享了多年临证经验,强调了需精准辨证肝气郁滞病机,结合兼证灵活加减,以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之效。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张静授课的题目是《王京奇名老中医用药经验小结》。她分享了王老强调“补脾胃、调气机”的理念,以及善用“虫类药”、惯用“药对、药串”的用药特点,在临床中提供了更细致、更具操作性的辨证思路和用药方法。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葛永祥主讲的题目是《中医临证思维》。他指出,中医临证思维是中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思维模式,并强调充分掌握这一思维模式是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
下午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京奇首先授课,题目为《从气论治胃脘痛》。他的授课内容既针对病机核心,又兼顾肝脾功能协同,为学员们提供了清晰的辨证路径和有效治法。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秦艳随后分享了《浅谈庞秀花学术思想与脾胃肝胆病治疗经验》。她分享了跟随庞秀花老师学习过程中的特色方药的临证用法,强调重整体的治疗理念。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阎晓悦主讲的题目是《四生健脾汤的临床运用》。她详细介绍了四生健脾汤作为王京奇老师用于治疗肝胆脾胃病的基础方剂,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以降脂化浊、调理肝脾为主要功效,为学员们在该疾病的中医治疗上提供了清晰且实用的思路。
最后一位讲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江保中,授课题目是《王京奇教授肝病学术思想总结》。他详细阐述了王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尤其在质量肝脾、情志等疾病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开展名老中医师承工作,为中医药学术传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未来,工作室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