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学术园地

跨区共筑杏林暖 岐黄惠老夕阳红——昌平区中医医院、南口医院“北京中医药服务进养老机构”项目组共赴北京金海中医院交流纪实

日期: 2025-07-21 来源:昌平区中医医院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及服务走进养老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探索,2025年7月15日,昌平区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王志鹏带队,医务科朱海波副科长、肛肠泌尿科胡恩伟主任、治未病科负责人李婷主任,与南口医院的冯林波副院长、马振儒主任、段天宝医师(两家医院的“北京中医药服务进养老机构”项目组成员)一同前往房山区的北京金海中医院进行参观交流。

团队首站抵达金海中医院的住院部,王金海院长亲自接待,对两家医院的来访表示热忱欢迎。他们秉承“简、便、验、廉”的原则,康复方案个化化,以中药汤剂、针灸为主,严格把控单方效价,选用对患者最有效且实惠的器械辅助功能锻炼,激发患者的主动康复意识,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慕名而来的患者不仅来自北京,在河北等外省也声名远扬。整个康复区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氛,让人感到身心放松。

团队随后参观了金海老年服务中心。在大厅里,老人们有序就座,正跟着护理人员做拍手操。副院长李琦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管理模式:医院团队实行早晚查房制度,护理团队采用特色摆药制度;营养团队不仅确保蔬菜绿色无公害,还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制定药膳,真正实现了“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管理体系。

在前往金海中医院门诊的路上,团队参观了张坊熟地农场。农场的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园,是老年服务中心的蔬菜供应地。区中心的葫芦形状中蕴含着阴阳图,彰显着金海中医院团队“悬壶济世”的初心。他们依据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官对药材进行分区,打造了中医五感疗愈园,用以调节情志、颐养身心。场区内部设有百草园,这里既适合作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场所,也适合用作中药师的实践基地。

踏入金海中医院门诊部,映入眼帘的便是王金海院长的诊室,同时也是他的办公室。其位置十分醒目,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前来就诊并提出需求,全年达成了零投诉的良好记录。在宽敞且明亮的候诊大厅内,陈列着医院的中药样品。只需扫描旁边的二维码,便能获取关于中药性味、归经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大厅里还摆放着自制的黄芩茶等饮品。整个大厅古色古香,弥漫着浓郁的中医特色氛围。在煎药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古法炮制,从药材的选取到浸泡,再到煎煮的时间与火候把控,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在座谈会上,李琦副院长详尽介绍了金海中医院的创办理念、发展历程以及中医特色医疗服务体系。该体系不仅涵盖医疗、医药、医养领域,还涉及中医药文化旅游与公共卫生服务,打造了乡村医养结合的典范,是北京市中医健康养老建设单位,开创了获得政府支持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王志鹏副书记对金海中医院始终秉持以百姓健康和福祉为核心、用心服务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赞扬,对此次参观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共同推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南口医院的冯林波副院长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尽管金海中医院是民营医院,但却开展了诸多公益性质的服务,这种情怀值得大家敬仰。他也表示希望三家中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模式。随后,三方代表围绕“中医药如何更好融入养老机构”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内容包括定期开展中医义诊、举办健康讲座,以及针对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中医药特色疗法选择等。

最后,王志鹏副书记向王金海院长及王谦医生赠书,表达了我院与金海中医院未来合作的殷切期望。他提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养老服务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能弘扬传统文化。

此次交流学习,使我们深切认识到中医药在养老领域的关键作用与发展潜能。房山金海中医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中医药进养老机构”项目规划。下一步,医院将结合实际状况,积极探寻契合本院特色的中医药养老服务模式,强化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升中医药服务在老年群体中的可获得性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