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办的“卒中后相关症状学习班”成功举办,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对卒中后相关症状的认识与诊疗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本次学习班吸引了线下60余人参与学习,线上平台有四川、江苏、湖南、广东等20余个省市地区的961名医护人员踊跃参与,共同探讨卒中后相关症状这一重要议题。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院长高鹏致开幕辞。他指出,随着卒中救治水平的提升,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但卒中后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愈发明显,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问题、睡眠障碍、疼痛等,严重影响康复与生活质量。此次学习班旨在提供系统学习与交流平台,帮助大家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与临床经验,提升诊疗能力,以改善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陈志刚以 “卒中后非运动症状中医认识与治疗” 为题,进行深入讲解。他围绕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详细介绍了其多种类型的表现、机制、危险因素、评估诊断、中西医治疗方法及中医对卒中的认识与分证治疗等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薛立文则聚焦于 “中风十三针及临床应用”,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生动地讲解了中风十三针临床应用于中风各期,针对半身不遂等症状,通过不同针刺手法施治,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操作手法和禁忌症等内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陈星,在关于“针刺在脑卒中感觉障碍康复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的讲座中,深入剖析了针刺在脑卒中感觉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阐述了脑卒中现状、感觉障碍康复方法、针刺相关的中医认识、临床应用、评价方式、神经机制研究及总结等内容。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张焱以“卒中后非运动障碍胃肠疾病的诊疗思路”为题作了精彩报告。她详细解读了该病诊疗需结合卒中病情,从神经、心理因素等多维病因入手,提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包括对症处理、胃肠功能调节及兼顾原发病管理。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庞秀花就“脑卒中后便秘的中医认识”进行报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针对不同证型,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脏腑功能、疏通肠道以缓解症状等内容。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守然主讲的内容是“中风后失眠治疗浅议”,主要围绕中风后失眠的成因,探讨了包括药物、非药物及中医调理等多种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张立平分享“中风后情绪障碍中医认识及管理”,内容强调情绪障碍与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管理上采用中药、针灸、情志疏导等方法调理脏腑、调和气血。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崔译心,她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管理”中强调,该病需结合病情评估,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训练、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调理等综合手段,以改善认知功能、延缓进展。
此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力推动了卒中后相关症状诊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还进一步加强了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促进了区域卒中后康复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未来,医院将继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