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股沟疝的典型症状是在大腿根部突出一个包块,可大可小,身体站立位时突出,平卧或自行用手按压便可压回。很多患儿的腹股沟疝进入阴囊,造成阴囊一大一小或双侧增大。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考虑患有腹股沟疝。
其实,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儿童和老人。而儿童腹股沟疝大多为先天性,在所有的出生缺陷中,腹股沟疝的患病率最高。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0.8%—4.4%,在早产儿中更高达30%。
究其病因是,在胚胎发育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的牵引下随之下降,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若此过程发生障碍,鞘状突管将保持开放状态,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则形成了腹股沟斜疝。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15∶1。疝内容物最常见为小肠及回盲部,大龄儿不少为大网膜,女孩则以生殖系统附件疝入最多。儿童腹股沟疝发生是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患有腹股沟疝,应尽快到大型医院找专科大夫查体、鉴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及隐睾。另外,表现为单侧疝的孩子中,有大约30%的患儿术中被证实为双侧腹股沟疝,只是一大一小。因此,必要时还需要做B超检查。
孩子得了腹股沟疝,家长无需恐慌。腹股沟疝的早期手术疗效很好。腹股沟疝在孩子一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一般来说,一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性基本消失,家长应选择手术治疗。尽管儿童腹股沟疝较成人发生嵌顿的可能性小,但是仍建议孩子六岁以前接受手术治疗。否则,不但会影响孩子睾丸的发育、身体发育,也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自上世纪初以来,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被公认为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儿外科最为常见的手术。手术分为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两种方法。所谓疝囊高位结扎术实际上是用丝线在疝环口将疝囊(即腹膜)结扎闭合,结扎处位置越高、距离疝环越近,效果越好。开放术式就是在为患儿实施全身麻醉下,让患儿仰卧在手术台上,手术医生采取直视为患儿实施手术的手术方法。而腹腔镜术式则是在腹壁上开2个0.5cm的小口,用腹腔镜为患儿实施手术的方法。
与传统术式相比,腹腔镜术式治疗儿童疝有很多优点。第一,腹腔镜术式结扎位置高,临床疗效好,不易复发。第二,腹腔镜视野下,对于腹股沟区精索、血管等组织的解剖结构显露得更加清楚,容易辨认,所以,大大降低了术中损伤精索、血管等副损伤的出现。第三,一次手术可以探查、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对于首发症状为单侧疝的双侧疝患儿,如果采用传统术式,在对侧出现腹股沟疝后,需要先后两次手术和全身麻醉;而采用腹腔镜手术则可以一次手术解决双侧问题。第四,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采用腹腔镜术式的患儿术后基本无明显疼痛,术后4小时即可饮食。术后伤口感染、阴囊肿胀的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