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的时候,温阳发散的药物,只允许上午用,下午就不能用了,因为气机下降了,阳气要潜藏了。而滋阴清热的药物,只能晚上用,上午阳气要上升了,解毒的药物就不能用了。这都是很教条的说法。
中医治疗慢性病,在患者身体很敏感的时候,用药有时候会考虑这些因素,但是在多数的时候,有是证则用是药,如果处处拘泥,则无法开方子了。同样,在秋天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受寒,此时,受寒当然要用温热之药发散,如果拘泥于秋天不能吃姜用姜,则这样的方子是开不出来的。
有人说,秋天是秋燥,所以不能用温热的药物,要滋润。
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观点。秋天,刚刚天气变冷的时候,人体气机收敛,此时体表的液体会向里面收敛,此时会感到干燥,这叫凉燥,此时再受寒了,就是凉燥伤人了,此时虽然干燥,不能用清凉滋润的方法,而是要用辛温发散,用苏叶生姜等温热的药物,把气机向外发,让体液回复到体表,然后就会不感觉燥了,这是凉燥的治法。然后,在秋高气爽的时候,早晚是凉的,中午却暴晒,此时中午人体津液会损失很大,所以会被温热侵袭,导致出现热症,这是温燥,这就需要用养阴滋润的方法了。
中医用药不要教条,养生也是如此。深秋季节,天气接近冬天,凉燥又会比较明显。治病养生的时候,温热的方法,那是不可少的,什么苏叶、麻黄、生姜,该用的就都要用上。
所以,秋天养生凭什么不能用姜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罗大伦
编辑:高继明